“3·12”植树节即将来临,不少单位、个人表现出了高涨的热情。随之而来也有许多市民,尤其是年轻人提出质疑:植树节就是个“过场秀”,义务植树的原始意义该如何得到更为有效的体现?对此,家住湖塘花东新村的苏老先生表示,义务植树更应该融入生活,不能只限“植树节”。 据悉,去年5月,苏老先生的小孙子出生。为纪念这个特殊的日子,他和老伴特意在家门口种上了一株香樟。老苏说,与其送些金银玉器,还不如亲手栽下一棵绿树伴着儿孙茁壮成长,看着他像大树一样枝繁叶茂,多有意义!既履行了社会义务,又将硬生生的政策法规赋予了实实在在的生活内涵。 常州市绿化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多年前我市曾推行“义务植树周”,可现在并不提倡这种做法,目的也就是不希望“义务植树”成了一周或数天之内的必备作业。“栽种”只是一种形式,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的绿化意识和生态保护意识。 目前为止,常州市区的义务植树尽职率虽然达到了82.5%,但大部分栽种活动仅仅集中在每年的3月12日左右。对此,专家建议有条件的市民可以学习苏老先生的做法,根据自己的情况,寻找生活中的点滴,种上更多的“生日树”、“成长树”、“金兰树”、“银婚树”或“金婚树”等具有特殊意义的苗木。 平时的日子,您也可以为自己的孩子种上一棵“生日树 ”、“亲情树”。 (马静) (责任编辑:尘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