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利用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目标;麦德龙、欧尚、空气化工3家世界五百强扎根;国内商贸流通龙头企业纷纷入驻;10多处标志性高档商务楼宇建成开业…… 秋意渐浓,天宁的发展却热浪升腾。在牢牢牵住有效投入“牛鼻子”下,该区创新发展理念,调整产业结构,拓展投入空间,实现了服务业和制造业更高层次的“双轮驱动”。 “千军万马抓投入、千方百计促发展”。今年1-10月,天宁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增长21%,其中工业投入35亿元,增长25%——其产生的作用力,显著推动了“实力天宁”的内核式增长。 理念创新,让投入“既快又好” 对天宁这个老城区而言,加快有效投入既是痛苦的抉择——资源和空间少,压力和难度大;更是一次涅 的机会——借有效投入的杠杆作用,撬动经济社会的跨越发展。 发展是第一要务,天宁选择了“痛并快乐”。借区划调整契机,将原有东南开发区、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合并为“天宁经济开发区”,对开发区内附加值低、产出少、污染重的企业,花大力气促使其外迁,目前已有98家企业完成搬迁。 不仅如此,老城区“腾笼换鸟”的力度正在加大,大型工业企业原则上被搬迁至开发区,为有效投入腾出新空间;拆旧建新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进,82个、130万平方米的动迁项目齐头并进,红梅公园、常澄路重点地段拆迁均成为全市“样板工程”。 更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升级。今年以来,天宁通过领导挂钩跟踪、项目落实到人、“张榜”公布名次、加大奖惩力度等一系列手段,全面确立科学投入导向,迅速形成全新投入机制。由此确保了有效投入项目开工多、体量大、质量高、见效快,实际到帐外资提前两个月完成全年指标。 放大优势,让项目“事半功倍” 本月中旬,年销售额超过120亿美元的美国500强企业伊顿公司牵手天宁,全资收购常州森源开关有限公司,为该集团未来几年内投资常州搭起了跳板。 “这将有力放大天宁的机电制造优势。”天宁区区长蒋自平透露,机电行业是全区今年有效投入的一个重点,目前占地2400亩的电力装备园已成为开发区的一张“牌”。伊顿电气、西电帕威尔电气、特种变压器、曼淇威电气、天源自动化、润源电力、创效电力、宏泰电力等一批技术含量高的实力企业扎堆,来自德国、美国、台湾、香港等地的一批配套项目也在具体洽谈中。 针对另一个具备传统优势的纺织产业,天宁同样“投以重兵”,着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模式等,加大对新设备、新工艺的引进推广,使其在产业上走出了新路,有专利、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群迅速壮大。 通过做大商贸板块、做特物流板块、做优生活板块,天宁还大力发展“宽而广”的现代服务业。今年以来,九洲环宇、嘉宏世纪大厦、大成大厦、虹景大厦、红晋大厦、新美林等10多处大型综合楼宇陆续建成;欧尚超市、麦德龙、国美电器、五星电器、华海3C电脑等大型商贸集团相继入驻;淮都金属城、长三角再生资源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有序推进,服务业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预计1-10月,完成服务业增加值39亿元,增长26%,占GDP的比重达历史最高的44%。 高屋建瓴,让投入“和谐裂变” “今天的投入,要成为明天的产出,而且要持续长远地‘强区惠民’。”这是天宁上下的一致认识。 蒋自平区长进一步解释说,天宁加快有效投入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建设现代化中心城区上,目标就是紧紧围绕“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四大功能区,追求“四个一流”。 追求一流的产业层次,打造特色制造业聚集区。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特色机电、现代纺织、生物科技三大工业板块。每个工业板块、通过引进和培植1-2个龙头企业来带动产业延伸,发挥规模效应,提高核心竞争力。 追求一流的服务功能,打造城市核心商贸区。依托中心城区的区位优势,发展现代商务产业和商贸流通产业。大力提升文化宫商圈的聚集辐射功能,形成融文化、商务、购物于一体的综合商贸功能区。加快火车站广场地块开发建设,发挥其城市窗口作用,使该地块成为常州的城市名片。继续巩固和发展专业特色街区,不断提高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 追求一流的人文环境,打造文化名胜景观区。以天宁风景名胜区为主体,依托前后北岸历史街区、青果巷地块、天宁寺、红梅公园、天宁佛塔、古运河等旅游资源、打造“古寺古运河,名人名馆名建筑”的古今交融景观。 追求一流的城市形象,打造现代生态居住区。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通过南北两个片区的建设,把茶山、红梅完全融入中心城区,使雕庄、青龙村民实现集中居住,完成农民到居民的身份转换,促进土地资源的优化整合,实现制造业与服务业的比翼齐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