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台湾品种水果≠台湾产地水果,买台湾水果要认清出生地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1:37:23 标签:
               台湾出产的水果,因为品种少见,色泽鲜艳,口感独特,进入内地市场以后,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然而一段时间以来,许多并非原产于台湾的水果却打着台湾水果的名义销售,让人一时难辨真假。10月19日,国家工商总局发出《关于制止和查处假冒台湾水果行为的通知》,要求全国工商系统坚决制止和查处假冒台湾水果行为。
虚标“出生地”
10月25日上午,记者来到北京西五环附近的锦绣大地四道口果品批发市场。贯穿市场南北的中央大道两侧摆满了水果摊,交易大厅内却冷冷清清,大多数商贩都把水果摊位摆在了大厅外。在一家标有“台湾水果”字样的果品店门口,记者表示有意批发台湾水果,一名男子将记者带进了他的小冷库。这是一家主要经营礼品水果的小店,在20多平米的小冷库内摆满了各色水果,该男子告诉记者,现在这里的台湾水果不多,如果需要可以到大冷库去取。记者看到在店内南侧依墙码放了几十个标有“TAIWANSHUIGUO”字样的箱子,除此之外,箱子上再没有其他关于这种水果的信息。记者表示要看看箱子里的水果。该男子说这些箱子都是空的,决定买的时候再装箱。
记者又走访了北京的几家大型超市,在一家超市记者看到某果业公司生产的西瓜标注有“台湾特小凤”字样,记者了解到该公司只是内地的一家果业贸易公司,标签上没有标明果品产地。究竟是否台湾水果,消费者很难判断。其他的一些超市也存在类似情况。
不仅是北京,在湖南、湖北、广东等地也都出现了假冒的台湾水果。据了解,自2005年8月1日内地对15种台湾鲜水果实施零关税优惠政策以来,从厦门口岸进入的台湾水果与日俱增。据厦门海关统计,截至今年9月已有777.6吨。今年前三季度总量达到527.9吨,价值63.7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了3.8倍和3.3倍。台湾水果品质较好,加之媒体的宣传,成为众多消费者追逐的对象。由于两岸现在还没有实现直航,运输成本大大增加,导致终端水果价格较高。于是沿海地区一些水果生产及经营者便将本地产水果标上“台湾水果”字样销售。另外,福建、广东及海南等地部分果农,引进了台湾水果的种子和栽培技术,种植出的水果在形状、色泽和品相上酷似台湾水果,部分不良商贩故意将“台湾产水果”和“台湾品种水果”混淆,欺骗消费者。
怎样买到正宗台湾水果
某果菜批发市场水果部负责人说:“不看包装,不尝品质,很难分辨真假。”北京市丰禾律师事务所的杨健律师告诉记者,尽管各地相继出台了针对台湾水果的“绿色通道”,但台湾水果仍然需要履行相关的检验程序。批发商或经销商应具备输出国或地区检验检疫部门出具的植物检疫证书,消费者有权向商家索看检疫证明。这是消费者的知情权。
据记者了解,去年7月5日开始实施的《进口水果检验检疫监督管理办法》规定,进口水果上贴注的标签有一定的规格,必须有中、外文对照。若使用汉语拼音,要小于汉字,而且真标签通常易贴难撕。进口水果包装箱上同样必须同时用中英文注明水果名称、产地、包装厂名称、电话或代码等基本信息。国家工商总局在通知中也要求凡是销售非原产于台湾的水果,都要在包装物和价格标签上注明产地,保护消费者知情权。消费者在选购台湾水果时,只要稍微留意一下,就可以避免上当受骗。
厦门欲注册商标保护台湾水果
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是全国著名的台湾水果集散地,中心董事长李至强透露,为保证消费者吃到原汁原味、产自台湾的水果,保证从该集散中心发出的水果都是正宗台湾水果,该中心近期将向工商部门注册商标,申请商标保护。凡是真正台湾原产的水果,打上厦门台湾水果销售集散中心的商标将得到信誉保证。目前,他们申请商标的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包括图标设计和名称设计。
然而台湾水果进入内地并不仅仅通过厦门台湾水果集散中心一个渠道,要真正保证消费者吃到正宗台湾水果,还要工商部门加大执法力度,杜绝假冒台湾水果进入市场。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