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从产学研合作看常州发展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3:27:50 标签:
《科技日报》记者丁秀玉实习生韩义雷

     飞机,起飞、降落。

    一支队伍,走进湖南、四川、西

安等地的高校、科研院所。

    5天,65个项目,收入囊中。涉及技术转让、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人才培养,方方面面。

    队伍:常州市委书记范燕青,百余位常州企业界“掌门人”。

    目标:产学研合作。两个月后,6月15日。

    常州将举办“2007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中科院35个院所和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18家国内知名大学,将参加展示洽谈。

    难怪。“十五”期间,常州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80%%具有产学研合作背景。

    路漫漫,唯有求索

    开端:北京举办经济技术合作恳谈会。

    发展:不断探索产学研活动的组织形式、工作机制。

    效果:转化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壮大一批科技型企业、组建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研发机构、培养一批科技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以来,常州每年组织国内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对接活动超过30场,每年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1000项以上,每年签订科技合作协议200项以上。

    建立“三种机制”:

    政府及部门与重点院校的战略合作机制。与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等8所科研院校签订全面合作协议。

    企业与高校院所的长效合作机制。“十五”期间,常州企业承担的671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0%拥有产学研合作背景;我市37家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其中省级以上13家),都是企业与院校合作共建的。

    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机制。通过对外科技交流,初步建成了面向欧美、日韩、俄罗斯等技术发达和先进国家的合作渠道,建设了一批基地和机构,为企业开展科技经贸合作开拓空间、提供先导性技术源和项目源。

    搭建“三大平台”:

    合作对接平台。多年的产学研对接活动,使得中国常州科技经贸洽谈会、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在常高校专题对接活动等成为具有品牌效应的企业与高校院所见面洽谈合作的平台。

    技术服务平台。成立技术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已建成包括7207项科技成果的项目库,190名副高以上职称的专家库,技术交易服务中心已与全国241家风险投资机构建立联系,与北京联合产权交易所等31家技术产权交易机构合作。

    创新支撑平台。科教城已引进了中国科学院常州中心的9个分中心、南京大学高新技术研究院、东南大学常州研究院等科研机构。远宇电子、北大众志等企业正在建设企业的研发总部。

    范燕青表示,开展产学研,作用有三:

    一是有利于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产学研合作作为科研、教育、生产不同社会分工系统在功能与资源优势上的协同与集成化,是技术创新上、中、下游的对接与耦合,是企业优化科技行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实现形式。

    二是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抓住产学研,不断加强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才能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持续发展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

    三是有利于提升优化产业层次。常州制造业相对发达,但自有技术和自有品牌不足。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开展产学研合作是最为便捷的有效途径。

    “寥若晨星”到“催化效应”

    问题,不容忽视: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核心技术和重大创新成果;大多数企业尚未真正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企业研发能力弱,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导致科技不能为众多工业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科技投入不足,科技投入机制不健全;科技人才匮乏的矛盾日益突出,优秀领军人物寥若晨星。

    怎么办?

    范燕青称,常州有民营企业近5万家,有400多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近700家民营科技企业。这些企业是引进、消化、吸收全国大院大所大学最新科研成果的中坚力量。

    支持。政府职能部门,做些什么?

    去年,国家、江苏省、常州市先后出台了鼓励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明确了对企业与高校院所之间进行的产学研合作所给予政策支持的方向和重点。

    国家:对重大装备的引进,用户单位应吸收制造企业、高等学校和科研院所参与,共同跟踪国际先进技术的发展,并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共同开展自主创新活动。

    江苏:明确了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结合的项目,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组建的技术平台。

    常州?

    明确科技成果转化资金、科教城专项发展资金、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专项资金、市科技计划优先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

    由市科技局、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了产学研合作项目经费补助办法,进一步明确产学研合作项目补助对象、条件,(下转A3版)

    

    2006年,常州市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63%%。当年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86项,各级政府科技经费投入3亿元,增长24%%,争取落实国家、省各项专项资金1.2亿元。科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当年新增1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启动了省“十一五”重点研发机构建设项目“中国科学院常州先进装备制造技术创新中心——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新增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培育省级技术中心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工程研究中心1个,新建市级技术中心14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2个。全市拥有1个国家级高新区,1个国家级出口加工区,9个省级开发区,15个重点乡镇工业集中区。全市高新技术产品不断增加,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产值1327.4亿元,增长37.2%%;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90只,累计数已达1408只;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8家,实有总数达395家。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