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太湖蓝藻暴发敲响环保警钟,治污已到刻不容缓的地步。日前,市委、市政府召开大会,提出“全市动员,全民动手,以民为本,铁腕治污”的指导思想。连日来,各地各部门重拳出击严查排放,严格整治决不姑息,不达标准实施关停。 三部门联手治污 六条河月底渐清 日前,市环保、建设、水利部门就当前“清水工程”中的截污、换水、企业限期治理进度等问题,召开水环境综合整治联席会议,共商治污大计。 据了解,5月份,市环保部门完成了对关河等6条河道沿岸餐饮行业污水排放情况的专项调查,新增了8名河道保洁员为环保监督员,开展了市河整治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征集到780条“金点子”;市水利部门完成了5条河道“活水”任务,设计完成了14条河道的活水施工图,戚区医院内塘整治完成70%;市建设部门完成了西十字河的截污工程,柴支浜沿河生活污水接管基本完成。 为确保市区6条河道红梅新村内河、翠竹新村内河、西市河、锁桥河、十字河、陈储河6月底清起来,会议要求当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加快污染源治理,抓紧西市河沿岸小餐饮整治工作,关闭十字河边废塑料加工企业,关停双桥浜边红菱绝缘材料公司、皇粮浜边迅达化工厂和晶达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督促三毛纺织公司和常州帆布厂加快搬迁;二是加强监管,严厉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三是活水清淤,根据水质情况合理安排换水频次,解决双桥浜、蒋家浜和叶家浜换水问题。对白荡浜、横塘浜清淤,清除陈储河垃圾等;四是加快截污,完成常柴大酒店、戚研所污水接管,开工建设三井河老小区生活污水、常柴生产废水接管改造工程。 684家排污企业“上规矩” 武进日前向684家排污企业紧急部署环境监管、污染治理工作,并派出8组监察人员每天进行现场巡查。 对列入停、限排污的100家企事业单位不间断巡查,如发现不按规定执行停、限排通知的,违法排污的,报区政府作出处理,环境行政处罚按上限进行处罚。对其它584家排污企业,开展经常性拉网式检查和抽查,重点检查企业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落实情况、全面达标整治和设施运行管理情况,对违反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的,一律实施停产;违反全面达标整治和设施运行管理要求超标排污的,报请区政府实施停产整顿,罚款一律按上限处罚。 凡偷排、漏排、超标排污的,一经查实,报区政府实施关停;对违法排污的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和相关管理人员,同时报告纪检监察部门,依据《环境违法违纪责任追究办法》实施责任追究。 专项行动剑指排放达标 针对排放达标,环保部门展开专项行动,确保取得实效。 建设项目排查专项活动。对2001年以来的建设项目抓紧排查,凡违法项目一律下发停产通知书;对印染、纺织、造纸、冶金、电镀项目一律暂停环保审批;抓紧落实化工专项整治工作,建议有关辖市(区)政府依法关停一批违法擅建、工艺落后、矛盾突出的企业和项目。 水环境专项整治行动。要求市、区两级环保部门联动,认真排查武进南部地区每条河流沿线污染源排污情况,并对排放口进行GPS定位,提出对每家企业严防死守污染的具体措施,列出需要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和需限产或关停的企业清单;对河道沿线农业用水、养殖用水进行预警性水质检测,每天报告。 拉网式检查专项行动。市、区环保部门分片分组对所有企业尤其是化工、印染、冶金等重污染企业一个不漏地检查,凡超标排放的一律依法停产治理;除环保热线昼夜值班外,市、区环保部门实施每晚应急值班,一有情况紧急行动,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提高违法企业恶意偷排直排的违法成本。 43家企业实施阶段性停产 为压降排污总量,从6月8日起,天宁经济开发区雕庄片区内污水接入东南工业废水处理厂的43家企业一律停产。 经过前期排查,这43家企业中有16家至今尚未完成环保“三同时”验收。天宁区环保局明确,这些企业必须完成整改后方可恢复生产,并做好污水预处理工作,确保9月30日前化学需氧量浓度控制在800毫克/升以下,10月1日起一律按化学需氧量浓度低于500毫克/升标准接入管网,逾期未能完成整改的将责令停产;另外的16家企业,必须经环保部门验收后方可接入管网。 环保部门还发现东南工业废水处理厂在与周边企业接管问题上存在许多违规现象,市、区两级环保部门正对园区中所有接管项目全面清理,所有违法项目将一律叫停并依法严惩。同时要求东南工业废水处理厂迅速实施接管企业前端控制措施,加装控制阀和流量实时监控仪。 鉴于东南工业废水处理厂正对治理设施进行维护,为加快生化池细菌的恢复和繁殖,环保部门允许该厂每天接入一定量的低浓度废水,但总量不超过1万吨,浓度控制在800毫克/升以下,并确保出水水质达100毫克/升以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