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我市科技创新扬起又好又快之帆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3:32:27 标签:

  “土地”和“资金”两个闸门收紧,资源要素严重紧缺。如何解决资源环境约束和经济粗放发展的矛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顺应宏观形势及调控政策的新变化?在各种倒逼机制作用下,我市工业企业对科技创新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推动着工业新产品生产持续快速增长,工业创新能力迅速增强。
  科技创新首先需要资金投入。市委、市政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形成了政府资金带动、企业投入主导、上市融资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按照“三年倍增”计划,市政府科技投入倍增效应明显。在2003年科技三项经费1400万元的基础上,连续三年增加科技投入,去年达1.112亿元,占当年市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3.11%,三年累计投入1.96亿元,各辖市(区)相应加大科技投入,三年累计投入科技经费4.86亿元。据常州市2004-2006年科技三项费用“三年倍增”项目绩效审计报告显示,政府投入带动效应明显,调查的106个项目三年中各级财政投入资金合计1.28亿元,引导企业投入13.17亿元。资金投入和使用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已完成的93个项目共实现销售收入87.12亿元,年增净利润5.61亿元,年上缴税金总额5.77亿元。三年来,我市还争取到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30项,其中国家级106项,获科技经费3.7亿元。去年我市R&D达24.9亿元,占GDP比重达1.6%。其中企业研发投入不断增加,去年360家大中型企业投入科技经费36.8亿元,同比增加31.2%。
  为增强企业创新能力,市委、市政府积极组织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三年来共举办重大产学研活动36次,签订合作项目442项,引进研发机构50家,引进可供转化的科技成果1.2万项。以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为标志,我市还逐步探索建立了政府与重点院校战略合作机制、企业与高校院所长效合作机制和多元化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目前,我市与中国科学院等10所科研院校签订了全面合作协议,与清华大学、中南大学和西安交大等3所高校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办公室。去年以来,全市企业承担的240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80%拥有产学研合作背景。我市企业还与科研院所合作共建了41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家研发中心。
  通过政府引导,企业正逐步成为产学研合作的主体,许多常州企业主动出击寻找项目,如今创集团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合作地铁站台智能化屏蔽门,远宇电子与南大合作开发具有前瞻性的氢燃料电池,千红生化与南大合作研究人类干细胞。
  瞄准科技创新基础较好企业,市发改委、经贸委、科技局等部门以培育科技创新企业为核心,以实施科技创新项目为重点,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为抓手,以引进、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和优化创新环境为支撑,加快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截至上半年,50家科技创新试点企业在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方面均起到了典型示范作用。今年前六个月,这些企业研发投入达11.69亿元,占销售收入的5.02%,其中产学研合作经费达2.06亿元。共实施科技项目429项,其中处于产业化阶段的项目187项,申请专利291件,累计拥有专利712件,拥有或参与技术标准361件。
  围绕重点领域、区域和企业,我市还加快建设科教城等科技创新创业公共平台和企业研发平台。目前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现代设计与制造中心建设进展顺利,首批装备投入7800多万元,已入驻机构35家,其中企业研发总部2家,研发机构26家,科技中介服务机构7家。在建和即将启动建设的实验室23个,正在组织实施的科技项目达73个,引进海外团队3个,有2位中科院院士在科教城兼职。全市企业的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目前已建有“一站两中心”139个,其中国家级11个,省级33个。今年省有关部门又批准了武进高新区、科教城和9所高等院校启动建设省级大学科技园。
  人才是科技创新之本。到去年底,我市共吸引留学回国人员259名,外籍专家60名。自启动千名海外人才集聚工程以来,已有300多人表示愿来常创业和就职,首批领军型海归创业人才项目正式签约17项,引进创业人才及团队69人,目前6个项目已正式注册落户。我市宏微科技公司总经理赵善麒、常发研究院院长谭智民列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首批资助对象,每人获百万元资助。
  市委、市政府还着力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集聚创新要素、体现公平效率的科技创新环境。制定了支持科技创新的40条政策意见,并出台21条实施细则,用政策推动创新资源整合,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加大创新投入。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