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疑问: 车险价格是否上调? 强制三者险实施后,车主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保费支出是否增加?财险界人士的预言是:可能会有小幅上涨。 据介绍,由于强制三者险条例实施后,原先车主投保的“商业三者险”将与“强制三者险”的保单同时存在。今后强 也有市民提出,既然保了强制三者险,商业三者险是否可免?对此,保险理财专家指出, 商业三者险的每次事故最高赔偿限额分几个档次:5万、10万、20万、50万元等。一般的大交通事故赔付金额都在20万元以上,如果只有5万元保额则远远不够。强制三者险将实行固定费率、固定保额,这显然无法满足人们的多样化需求。对那些高风险人群,如果希望自己的机动车得到更好的保障,不管有无强制三者险,选择20万元或以上的商业三者险还是必需的。 硬性规定: 未买强制险不能上路 财险界有关负责人士称,细看强制三者险条例,其中有些硬性规定是不容忽视的。比如,未买强制三者险的车不能上路。为此,凡在我市各家财险公司购买了该险的机动车主,都将获得一个由相关部门专门制定的标志,车主需将该标志贴在机动车醒目位置,方便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没有购买的机动车辆,不准上路不说,交管部门还可扣留机动车,并处以最低限额保险费2倍的罚款。 此外,机动车强制险费率水平与交通违章挂钩,安全驾驶者可享有更优惠的费率,经常肇事者要负担高额保费。机动车辆到财险公司续保时,财险公司将查询其违章记录,上一年的违章次数或出事次数越多,第二年保费费率将越高,如上一年违章次数少,或无交通事故,保费相应更少。 财险公司: 多年的阴云一扫而光 两年前,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正式实施;去年2月,江苏省高院发出《关于处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在机动车强制三者险尚未出台,商业三者险与强制三者险混为一体的背景下,这两项法规将财险公司无形中推上了“冤大头”的位置:即使无过错,财险公司也要予以赔付。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从去年4月至今年2月底,已经结案的,常州人保承担的无过错赔款就高达800多万元,而未了结的案件尚有200多件;中华联合的超赔款也达700万元;在常州太保1250万元的赔款中,有428万元属于多赔的。“这都是利润,心疼。不然,车险经营哪会亏得如此严重。”财险公司痛心又无奈。 但从今年3月29日起,密布众多财险公司心头的阴云终于一扫而光。 喜色首先源自翘首企盼的强制三者险条例将于今年7月1日开始施行,另一个就是3月30日江苏省高院发出的修改《关于审理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通知,该通知明确指出,从4月1日起,在人民币5万元责任限额范围内对交通事故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超出该责任限额,但不高于机动车商业三者险合同约定的最高限额的部分,则按保险合同约定处理。 业内声音: 结构调改加速 谈及条例实施后带来的影响力,常州人保、中华联合、太保等财险公司负责人称,虽然《条例》已经出台,但对于强制三者险进入实施阶段的操作性问题,条例并未明确。但对财险公司而言,迎来了一个发展机遇。 人保财险公司总经理王笋谈到,强制三者险在赔偿处理上规定了5万元的保额,车险价格不能下浮30%,佣金上限15%,如此一来,条款和价格得到了相对统一,能有效遏制眼下车险市场的无序竞争。另一方面,为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逼得财险公司调整现有的产品结构,提供更加快速、便捷、理赔无忧的服务。王笋称,今年一季度,人保的保费已超过9000万元,其中车险经营已同比增长了40%。随着强制三者险的施行,将助推人保加大车险的改革力度。 中华联合公司老总金锋则表示,强制三者险条例区分了与商业三者险的概念,有效提高了整个行业的赢利和偿付能力。金锋称,它将促进财险公司从以往的价格之争转向服务竞争,注重车险的改革,而不像以往紧盯着车险和非车险结构的调整。而且,内控流程、服务标准及核保、理赔方面都将发生变革。中华联合已在酝酿新动作,本着“速度、效益、诚信、规范”的原则,着手开发的车险新产品,预计四五月份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