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示江苏,常州展位近五成;进军西北,资源、市场兼得;扶贫协作,安康再添四项目——— 常州,“抢滩”大西北 古城西安春光明媚,生机勃发。 4月6日,西安国际展览中心商贾云集。一个东西部合作交流的平台万众瞩目,无论是渴求牵手东部经济的西北地区,抑或是锁定西部资源和市场的东部地区,均上演了一幕幕精彩大戏。 江苏馆,常州演“主角” 步入门厅,正中央就是江苏展馆。 本届“西洽会”以东中西部互动、促进协调发展为主题,以投资洽谈、项目合作为重点,实施东、中、西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商机无限。对此,省政府共精心布展了36个展位,而常州作为本届会议的“全省代表”,共组织了50多家企业、100多人的庞大队伍,可谓“有备而来”。 不仅如此,江苏馆的“半壁江山”均为常州占领,以常州成果为主要元素来衬托江苏的“开放之门”闪现在展馆中央,16个展位凸现“未来常州”、“开放常州”、“活力常州”和“科技常州”四大主题,输变电、轨道交通、电子信息、农业机械、纺织服装、工程机械、金属冶炼、新材料、医药化工等九大产业一览无遗,“常州造”全面亮相西洽会。 第十届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开幕式刚结束,全国政协副主席李兆焯、江苏省政协副主席孙安华等先后来到江苏馆,并予以较高评价。而常州市副市长王正平也成了“老记们”追逐的对象,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常州的工业企业两头在外,大西北不仅资源丰富,且蕴含了巨大的市场空间,企业参与开发大西北,既能加快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又为自身寻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可谓一项多赢战略。” “试水”西北,常州初尝甜头 从常州武育粳撒遍陕南地区,到天合光能点亮西藏,广袤的大西北,无不闪现常州企业的影子。 我市已连续十届参加“西洽会”,在政府构筑的平台上,我市投资中西部地区上千万元的企业已超过10家,常柴、托利多等企业通过考察调研,到西部合资、独资兴办企业22个,投入总额达2.69亿元,不仅解决了当地一些群众的就业问题,增加了当地财政收入,同时也提高了我市产品的知名度、市场覆盖率和企业的经济效益。 这些企业的投资方式也因地制宜。大部分企业以直接投资的方式,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降低成本。溧阳开利地毯把企业办到大西北后,将地毯铺到了国际市场,企业得益后表示还要加大投入,而武进伟业则把房地产项目建到了青藏高原。 有的企业为解决大西北技术短缺的问题,不失时机以技术投入取得跨越式发展。武进前黄镇一位投资人,十年前就把技术带到了西宁,办起了青海铝型材厂,由于当地铝矿资源丰富,加上铝冶炼用电成本较低,企业取得了快速发展,产值很快超过1亿。这位投资人得益后,又将企业办到了常州,成了反哺东部的一个典型。 还有的企业开始探索产业转移的新路子。五环实业总公司准备在大西北投资6000万元,建设造纸、彩印、制片、制箱一条龙生产项目,公司负责人近日准备赴新疆阿克苏、库车等地考察。 投资西部多年的常州市奥特环保自控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兴武有一句话代表很多企业家的观点:东西部合作,首先得益的是东部而不是西部,而最终得益的是中华民族。 扶贫协作,期待注入“造血功能” 本届“西洽会”上,最引人注目的一个大动作是项目签约。 4月7日,四大扶贫项目顺利落笔,分别是:2006年度常州市政府向安康市无偿提供资金170万元;武进区政府援建安康市汉滨区大河镇关坪小学教学楼;新北区援建石泉县中池乡卫生院综合大楼;戚墅堰区援建平利县计算机教室,配电脑50台,资助30万元。 在此之前,常州市与安康市共签定合作项目10个,总金额5775万元,常州市无偿援助各项资金235万元,援建希望小学4所。应当说,这些项目受到了安康人民的热烈欢迎,但记者还了解到这样一个信息:安康地区百姓更渴求来自常州的“造血项目”。一个有力的例证是:常州佳尔科集团在安康兴办了一个企业原辅材料生产基地,为当地百姓大规模种植的黄姜提供了销路。 如何在资金扶贫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项目扶贫、技术扶贫,成为常州和安康两地共同探讨的新课题。最近,两市共进行了干部交流和人才培训、专业技术人才交流54人次,实现团组互访20批280余人次,输出劳务人数24300余人次,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安康地区人员的整体素质,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由安康市汉滨区农业局引种的常州优质粳稻,更是技术扶贫的经典之作,现这一成果已取得了大面积推广。在本次洽谈会上,我市还有五个经济协作的大项目签约,总投资达6.4亿元,将为大西北百姓带来较大的实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