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记者目睹的一组镜头—— 湖塘安置房分房现场,拆迁户马生源激动不已:“政府是我们的贴心人。” 嘉泽长江引水工程竣工,老农沈龙兴喜极而泣:“一辈子没喝过这么甜的水。” 街头慈善募捐,不愿留名的中年人捧出1000元:“大家都帮一把,社会将更和谐。” 镜头的画外音是:在建 “我们看重GDP、工业销售等‘硬指标’,更看重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市委常委、武进区委书记沈瑞卿向记者表示,武进要实现全市经济发展中挑大梁、全省“两个率先”中当先行、全国百强县(区)中占前位的目标,首先要营造让群众保障安心、环境舒心、生活放心、参与顺心的良好环境。 让群众分享“发展红利” 最新出炉的统计数据显示,武进去年群众收入又迎来满堂红——城镇职工人均工资2068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00元,分别同比增长7.7%和13.1%。 另一方面,失地农民保障、城镇居民就业、农民致富、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慈善事业等,都成为去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以实力领跑小康路的武进,正演绎城乡统筹新路径,让96万人民群众分享地方财力增长的“发展红利”。 潘祥绣是焦溪镇一名失地农民,“没有了土地,但日子过得比以前更滋润了。”她告诉记者,现在自己每年能从股份经济合作社中领到900多元的分红,她在附近一家企业上班,去年的收入近万元。记者了解到,目前武进已有10万余像潘祥绣这样的失地农民变成了“股民”,股本总额达10亿元,政府将其全部纳入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还为每个人免费进行技能培训、优先安排工作,真正解决了他们的后顾之忧。 “农村医保确实是民心工程,使我们多了份保障。”南夏墅新联村农民吴国建日前因脑出血住院,住院费用共用了21158元,但由于花了25块钱加入农村合作医疗,出院时报销了8458元,一下子节省了40%的费用。区委农工办主任金刚表示,武进去年初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作出大调整,70多万武进农民100%进入“保护网”,参保农民可在所在乡镇直接报销,最高可报销5万元,这在全国都是领先的。为此政府每年将多支付1600万元左右。 为实现城乡劳动力充分就业,武进通过执行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和公益性岗位补贴等优惠政策,扶持新办商贸服务型企业和就业服务企业的成长,去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4495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3884人,再就业援助2004人,均超额完成市目标任务,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重拳打击“黑中介”,投资2500万元建设区劳动力交流中心。 技能富民变“输血”为“造血”。武进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和定向培训,建立起完善的农民就业培训体系。到目前为止,该区开展了各类就业培训76期,共有4800人参加了培训,圆满完成市下达的任务。此外,仅举办花木养护、化工操作、计算机操作等农村劳动力和外来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班就达141期,8902人从中受益。 慈善活动众人拾柴,让每个困难群众享受到阳光雨露。全市慈善活动一开始,数位武进企业家齐刷刷地站出来,各捐款一千万;据不完全统计,区慈善协会去年下拨慈善救助资金400余万元,为630户特困群众救急解难。 打造城乡公共服务网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启动,一个问题应运而生——如何构建农村公共产品供应体系,让农民享受优质公共服务。武进的实践是:突破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在城乡共建共享。 在武进,公共产品供应半径覆盖城乡,渐成趋势。目前武进96.2%的行政村都加入了城市公交网,每天300余辆公交车从市区到各个镇,从镇到村。武进公交公司负责人戴志华表示,最远的线路有45公里,“有些线路地僻人少,谈不上赢利,主要是方便群众出行。” 城乡“同饮一网水”,成为现实。去年,长江引水一期工程顺利竣工,73万人告别河塘水和井水,用上优质长江水。镇域联网供水工程也正加快实施,将于今年全面完成,届时武进将实现城乡自来水“同网同价”:无论市民或农民,都抄表到户,价钱一样。 对于群众关心的污水处理问题,武进正以镇为单位,引进BOT等先进模式,加快建设污水处理厂。目前投资近6000万的横山桥污水处理厂已奠基,横林、漕桥等污水处理厂也已开工,大大提升了镇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同时,垃圾“村收集,镇中转,区处理”将在两年后实现,目前武进以镇为单位收集填埋生活垃圾,基本由财政买单。 在武进,近20%的农民实现集中居住。农民进社区,镇村经济为其提供很多“免费午餐”。卜弋镇殷村村委负责人表示,村民以土地入股,做活“房东经济”,大家进集中居住点热情很高。在规划建设中的现代化居民小区内,有380栋农民公寓和农民别墅,各种设施齐全,从管网、草坪、道路、路灯,到卫生室、休闲中心、电子阅览室等,实行区、镇、村三级投资。“公共服务不比城里逊色,如垃圾处理,居民把垃圾扔到分类桶,由保洁员收好,统一送到镇环卫所。” 武进“公共服务网”包括的内容还很多,如该区整合农林信息网、农业机械化信息网、金农网和农科热线等,为农民编织起一张致富信息大网,每天都有近百条蔬菜、畜牧、农机等信息及时送到农户家中;又如人才服务网络,武进通过人才工作站延伸触角,营造了优秀人才自由流动、机关人员能上能下、镇村干部能进能出的良好格局。 全方位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在武进决策层看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体现,是营造全体群众的幸福感——这虽然是无法替代的主观感受,但绝不意味着政府无所作为。 财政向弱势群体倾斜,让百姓安心。去年,台风“麦莎”和“卡努”的袭击,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4000万元,特别是有93户困难群众倒塌住房165间,需要帮助恢复重建。区委、区政府领导亲临一线救灾,民政部门紧急调拨专款,党员干部当上了现场指挥员,村民自发组织义务运输队,确保了在年底前重建4850平方米住房,让灾民过冬无虞。 打造最佳人居环境,让百姓舒心。武进在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的同时,着力打造西太湖生态城、太湖湾旅游城、科教城、高新区、重点工业集中区、重点产业集群和市场物流区、中心城区这“三城三区一中心”,对环境进行铁腕整治,积极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同时进一步在文教卫领域打响武进品牌。 加快“法治武进”、“平安武进”的建设,让百姓放心。全区扎实开展党风廉正建设,积极推进依法行政,规范司法行为,构建了“大防控”格局,完善了“大调解”机制,严厉打击了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同时有创造性地实施社区矫正等制度,切实将矛盾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为社会和谐打下了基础。 进一步增强执政为民的能力,让百姓顺心。武进机关干部有三句话耳熟能详,“深怀爱民之心、善谋富民之策、恪守为民之责”,这也成为考量干部的核心要义,更调动起全体群众建设家园、奉献社会的热情。事实证明,无论是志愿者活动、慈善捐款、文明城区创建、社区建设等,武进百姓的参与度都空前高涨,效果相当明显。 提升全民“幸福指数”,武进一路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