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一季度数据警示我国经济结构性过热已出现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09:19:06 标签:

    一季度经济数据传递出两大鲜明特征:一是经济沿袭了传统的增长方式,外贸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二是经济结构性过热特征明显,主要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及信贷增长异常强劲。今年宏观经济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平抑经济结构性过热,以防止经济冷热不均的矛盾更加突出。  官员专家评说一季度三大经济热点
 
   ·热点一:增速达10.2% 经济是否过热
    10.2%的GDP增速表明经济肯定是“热”了。如果政府不出台有关调控政策,继续保持较为宽松的环境,经济过热还会持续。
   ·热点二:房价仍高位上涨 调控是否失灵
    去年年底以来房地产价格出现了全国性的报复性反弹,这其中很多问题很值得思考。对房地产市场实施的宏观调控,并没有发挥出稳定房价的应有效果。
   ·热点三:外汇储备过高 隐患如何防范
    过高的外汇储备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国的货币政策失去了主动性。要采取积极措施抑制外汇储备增长的势头。详细>>>
 
记者观察:银行信贷成了替罪羊?

   也许,银政合作与体外资金循环才是本轮经济过热隐患的重要根源。昨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郑京平呼吁控制信贷增长,加强对商业银行的指导。在此之前,国务院常务会议、发改委官员均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详细>>>
 

    国家统计局20日发布的初步核算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43313亿元,同比增长10.2%,略快于上年同期9.9%的增速。有关专家指出,一季度的主要数据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经济结构性过热特征已经突出显现等,这些都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两大特征比较明显

    专家指出,刚刚公布的今年一季度GDP数据,确实有点超出市场的预期。观察一季度经济数据,有两大鲜明特征:一是经济沿袭了传统的增长方式,外贸进出口和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二是经济结构性过热特征明显,主要体现为固定资产投资及信贷增长异常强劲。因而,今年宏观经济管理的第一要务就是平抑经济结构性过热,以防止经济冷热不均的矛盾更加突出。

    传统经济增长方式仍占主导

    从公布的经济数据分析,对外贸易继续快速增长,同比增长25.8%%,比上年同期加快2.7个百分点,贸易顺差达到233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也明显加快,同比增长27.7%%,比上年同期加快4.9个百分点。同时,消费增长依然保持平稳。专家认为,这说明经济增长依然依靠对外贸易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的推动力量,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仍然占据主导作用。

    另外,3月份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显示,PMI指数为55.3%%,达到11个月以来的高点,表明未来3至6个月经济增长仍然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结构性过热及局部性过冷并存

    一季度信贷增长大大超出预期,今年前3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26万亿元,同比多增5193亿元,而今年全年的信贷目标为2.5万亿。信贷的快速增长支撑了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不减。房地产投资及公共投资增长过快等信号显示,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及外资偏好于人民币资产的投资倾向依然存在,表明未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势头难以下降。有关专家由此指出,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过热特征已经比较明显。这也再度引起了市场的热切关注。

    专家同时强调,我国经济的结构性过热又伴随着一些经济指标的“过冷”——如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生产资料价格指数)等指标处于低位及一些行业产能过剩等,这种趋势在短期内似乎难以改变。目前,中国经济的结构性过热及局部性过冷之间的矛盾,很大程度上都是由外汇风险导致市场利率过低及固定资产投资膨胀等因素引起的。由此,又产生了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一些信号混乱。

    宏观经济管理要注意平衡

    一些专家不无忧虑地表示,中国经济可以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例如,如何降低因贸易顺差及资本流入增加等因素导致的外汇储备持续增长,如何化解因外汇风险压低市场利率的金融风险,如何采取有效的措施(如控制信贷)来控制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等。

    事实上,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结构性过热及局部性过冷之间的突出矛盾,不仅有源于自身经济结构的调整及经济全球化的突出影响,而且还有来自外部的经济风险尤其是金融风险传递的巨大影响。因此,处理或平衡好这些关系,将是今年中国宏观经济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最为突出的问题。 (记者 乐嘉春)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