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常州-南大签署协议共享财智盛宴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09:24:13 标签:

  日报记者姜玉涛

  长袖善舞的常州企业家们,正把目光转向高新技术开发的最前沿。

  昨天下午4时许,常州市市长王伟成与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施建军共同签下的“南京大学-常州市人民政府全面合作协议”墨迹未干,常州中天钢铁、江苏金鼎电动工具、江苏江南实业集团、常州天合光能等我市28家重点企业“掌
舵人”兴奋的掌声已响彻常州科教城科技会堂——

  那一刻,嗅觉敏锐的常州企业家们深深意识到,荟萃着“顶尖智慧”的百年南大,从此将与他们一起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旗帜下,共同追逐当今最新技术,共同品味自主创新的硕果——不可否认,在市委、市政府精心搭建起的科技舞台上,蕴藏着常州企业家们的“下一桶金”。  

  【范燕青赞称:

  这是“资本”与“智本”的成功对撞】

  拥有相当资金实力后,我市众多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渴求日益迫切。而这一点,正好为解决另一个难题提供了思路——在南京大学等许多大院大所实验室里,每年都产生着大量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产业化的路径在何方——市委、市政府为“资本”与“智本”的亲密合作架起了桥梁。

  签约仪式上,市委书记范燕青说,今天,常州已拥有民营企业4.5万余家,外资企业3000多家,迫切需要大批科技成果产业化、商品化,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再次腾飞。刚刚召开的全市科技创新大会,作出了增强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大决定,“十五”期间,常州将全面加快与南大的合作步伐,在合作中以企业为主体,让民营企业成为研发主体,成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主体,成为科技创新的主体,通过合作,做强企业,做大产业。

  范燕青表示,常州与南大的合作将立足于长远,既顾当前,更看未来;立足于务求实效,通过合作,加快新品开发,加快缔造品牌、加快技术改造、加快成果转化;立足于化解能源、资源、环境等因素制约的重大问题;立足于企业占领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制高点,特别要在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合作上寻求新突破。

  “诚朴雄伟、励学敦行”是南大的校训。范燕青表示,这也将成为常州与南大面向未来,实现互利共赢的现代理念。常州市委、市政府将创造良好的环境,推动企业与大院大所和谐共进,企业家与专家、科技人员和谐共进,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共同开发高新技术产品。

  【洪银兴表示:

  为常州建设创新型城市作贡献】 

  “以前,在决定投资方向时,民营资本更偏好进入一些容易把握和回报快的传统产业,但这种投资‘偏好’近年来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民资对高科技领域的兴趣日益浓厚。近几年,常州民营企业对高新技术的渴求非常迫切,技术创新在常州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而不是一句口号。”签约仪式前,一位经常与常州企业打交道的南大教授如此评价他眼中的常州企业创新源动力。

  对于常州与南大合作前景,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乐观表示,常州一定能够成为南京大学科技成果转化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南大也将为常州建设创新型城市作贡献。

  洪银兴说,“十五”以来,常州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快速提高,GDP、财政收入、利用外资等重要指标屡创新高,投资结构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南京大学是国家首批重点建设的“985工程”高校,人才资源丰富,科研实力雄厚,但市场意识不够强,对地方经济发展的需求了解不够全面、准确和及时;而地方政府和企业,有着强烈的技术创新需求,但缺乏较强的研发能力,双方合作,优势互补。

  洪银兴说,南京大学将发挥自身的科技研发和教育优势,结合常州实际情况,在电子信息、软件和动漫、新材料、新能源等重点领域进行多层次、全方位合作,逐步建立产学研合作平台,鼓励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开展常州区域发展战略及相关软科学研究,与常州进行高层次、实质性、双赢的合作。 

  【企业:政府搭台

  “借脑”高校  实现“蜕变”】

  “我们已不满足在单一领域、单一地区的自我积累式发展,投资领域已开始从产业链末端,向产业链上游领域推进,我们不仅要在传统产业从中得益,还要到高科技产业中去淘金。”在昨天下午的签约仪式上,常州市范群干燥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刘馗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三年前,该公司与北京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北京图纳墨粉技术有限公司合作,联手开发属于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激光打印墨粉,一举打破了国外企业在这一领域的长期垄断,这种广泛用于各类激光打印机、数码复印机的高端墨粉在常州实现产业化后,不仅提高了我国IT耗材高端市场国产化占有率,而且使企业自身获得了巨大商业成功。

  已品尝到高新技术硕果的常州市范群干燥等企业,对此次合作给予了最热烈的掌声,与会的我市企业家认为,常州加快与中科院、南京大学等大院大所合作,将有力推动部分民营企业成为国内相关行业的龙头企业,提高区域经济的技术水平和竞争能力,有利于常州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这些企业家同时认为,目前常州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新技术研究开发方面实力薄弱,越来越多的民企管理者也认识到引入高新技术的重要性。范燕青书记提出的,“让企业成为合作主体,成为研发主体,成为转化主体,成为创新主体”,一定会在最大程度上引导常州民营资本更广泛地投资高科技领域,提高全市民营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最终使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实现质的“蜕变”。

  市领导戴源、周亚瑜、王正平和市长助理王成斌、市政府秘书长丁国良参加签约仪式。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