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定向增发有毒之花中小投资者或成牺牲品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09:25:02 标签:

  伴随着《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的出台,定向增发成了市场的一大热点。不仅一批公司相继推出了定向增发方案,而且这些公司的股票也得到了市场的炒作。

  笔者相信,证监会推出定向增发的本意是好的。正如一些分析人士所认为的那样,定向增发有利于引进战略投资者,有利于改善上市公司资产的质量,有利于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如G华新通过定向增发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G建投通过定向增发引入大股东优质资产等,这是定向增发积极的一面。但中国股市历来就盛产“歪嘴和尚”,一本好经到了这些“歪嘴和尚”的口里,都会被念成“歪经”,更何况这定向增发制度本身就存在诸多的弊端,因此,这就难保定向增发不会成为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最有力的圈钱工具。

  定向增发门槛低,这是定向增发最大的特点。作为公开发行的一般性增发,往往还有着这样或那样的一些条件限制,特别是在财务指标上,还要求上市公司最近3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6%。但定向增发则基本上不需要太多条件,甚至就连亏损的公司也可实施定向增发。也正因如此,定向增发若真能带来上市公司质量的改善、业绩的提高,那自然是一大善举;但若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是名符其实的“圈钱”了。

  与低门槛相适应的是定向增发运行程序的简化。定向增发的特定对象不超过10人,只要发行人能把发行对象搞定,程序上也就不存在大的问题了。因为在核准上,定向增发走的是“特别程序”;而且,如果定向增发的发行对象均属于原前10名股东的,其证券发行甚至可以由上市公司自行销售。正是这种程序上的简化,因此,不论是优质公司还是绩差公司都愿意选择定向增发的方式而逃避公开发行审核的严格把关。

  不仅如此,定向增发还容易成为滋生灰色交易乃至不法交易的温床。一方面,作为那些业绩并不突出或者是绩差的上市公司来说,要实施定向增发,要取得10家特定对象的支持,这其中少不了会有各种幕后交易或灰色交易;另一方面,对于那些优质公司来说,一些机构投资者为了挤身10家特定发行对象之列,同样又少不了一些见不得人的攻关活动。毕竟定向增发为机构投资者提供了巨大的套利机会。

  当然,作为二级市场的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来说,自然就成了定向增发的牺牲品。他们不仅无法获得定向增发中所存在的巨大套利机会;而且在定向增发股份上市流通之时,还得为这些股份的上市流通来买单。特别是一旦行情看跌之时,这些定向增发股份的上市,必将给市场带来更大的冲击。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