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项目——常州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大剧院昨天正式开工。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局长助理蔡振华,体操管理中心主任高健,副省长何权、省政府副秘书长朱步楼,省体育局局长李一宁,市领导范燕青、王伟成、虞振新、曹锦成、于超、张晓霞、戴源、孙国建、居丽琴及省体育部门、全省各市体育局长出席典礼并剪彩。 市长、市体育中心等三大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王伟成在开工典礼上致词。他说,体育中心等三大工程的开工,是全市人民文化体育生活中的大喜事,也是常州文化体育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事。他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和全市380万人民对国家体育总局、省政府对常州的支持和关心表示感谢。他说,建设体育中心等三大工程是市委、市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体育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原有的体育文化设施已不能满足需要,建设体育中心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建设体育强市,迎接北京奥运会的重要举措。王伟成说,常州经济持续发展,财政收入居全省第四位,体育事业也有了长足发展,建设与国际接轨的体育中心是我们的责任,我们理应为北京奥运会作出一点贡献。王伟成强调,建设体育中心也是为了申办十七届省运会,把我市建成体育强市、把我省建成体育强省的有力举措。申办十七届省运会是全市人民的共同愿望,建成全省一流、在国内富有特色的体育中心是办好体育赛事的重要平台。如果申办成功,常州人民有决心、有能力把十七届省运会办成高水平的,成功、圆满、精彩的体育盛会。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冯建中、省体育局局长李一宁到场祝贺并讲话。他们说,建设体育中心不仅是常州人民的喜事,也是全省体育事业发展中的大事。近年来,常州的体育事业有了长足发展,特别是在承办全国十运会等重大赛事中,办出了特色和水平,为发展体育事业作出了贡献。建设体育中心是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体现,是改善城市功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我们相信,常州体育中心将成为常州又一张亮丽的名片,祝愿常州经济、社会事业、体育事业有更快、更好的发展。 据介绍,体育中心总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心体育场、游泳跳水馆、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其中,中心体育场有地上建筑4层,有座位36000个,场地按标准400米综合田径场设计,半径36.5米,直道84.39米,8条主跑道,可满足全部田径比赛项目和一个国际标准尺寸天然草坪足球场。会展中心有1000个展位,设有5个展厅,地下车库可停车460多辆。常州大剧院由1500座的大剧场、400座的多功能小剧场和三个电影厅和一个视听室及其它辅助配套设施用房组成,总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 开工典礼后,市委、市政府在富都商贸饭店举行了体育中心工程建设汇报会。 市委书记范燕青在会上讲话。他向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及兄弟城市的体育局领导介绍了我市经济特别是体育事业发展情况。他说,“十五”以来,常州的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取得了丰硕成果。全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总人口的40%以上,市民素质状况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80%的乡镇、街道达到省体育先进标准,全市现有各类体育场地40多种4052个;我市有74人参加第十届全运会,有24人获得6.5枚金牌、4.5枚银牌、6.5枚铜牌,创历史最好成绩;“十五”以来,我市培育了宋志娟、邰普庆、蒋燕皎、卢兰4位世界冠军,使我市的世界冠军人数达到13人。范燕青说,“十一五”期间,申办十七届省运会是我市的四件大事之一,为此,在体育事业发展上要抓好三件事:一是全力推动群众体育蓬勃发展,全力推动竞技体育,全力申办积极参与省十七届运动会;二是实施“群体优先”战略,巩固发展全民健身体系;三是实施“金牌超越”战略,提高竞技体育水平。他说,常州体育中心工程,是全市人民参与各类体育活动的民心工程,是精神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发展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的最大平台,是承办国内外、省内外重大体育赛事的坚实基础。我们将按照一流的规划设计,一流的建设质量,一流的管理机制,一流的环境形象要求,同心协力,到2008年底,把体育中心建成优质工程、安全工程、廉洁工程,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满意的工程。(顾生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