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外企并购为何在国内困境重重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09:32:53 标签:

  依市场自发而动的并购,多数是节约的,或者说经济的,而依长官意志决定的并购,绝大多数却是浪费的,或者说是不经济的。

  并购,并购,又见并购。

  上周最吸引眼球的是两个大公司的并购案,前者是三一重工老总向文波见收购徐工集团不成,于是“曲线救国”,在自己的新浪博客上直接抨击凯雷投资入主徐工有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因为徐工是国内最大的装备制造企业,如果落入外资之手,后果不堪设想。

  另一个并购案,则是小超人李泽楷刚想要卖掉电信盈科给外商,便惹火了电信盈科的第二大股东中国网通,一下子就告到了国资委,搞得老超人李嘉诚不得不动用各方资源进京斡旋。无论结果,老爷子多年在内地积累起的政府资源,估计得被小李透支掉不少。

  网通挟击小李卖公司给外资的理由,和向文波一样,这笔买卖可能危及国家安全,因为全世界没有哪个国家的固话网是由外资经营的。

  并购这事还真说不清,按中国人的传统思维,把自己的产业让外国人并购而去不是好事,自己去国外收购企业让他们贴牌做海尔冰箱或TCL彩电,这才是为国争光。

  我手头有本讲述上世纪80年代全球最大并购案的书,叫《大收购——华尔街股市兼并风潮》,是海南出版社出的,其实这本书原先有个很NB的名字叫《门外的野蛮人》,但编辑怕取向误导,便改了这么一个中庸的名字,中国多数财经记者学习并购案报道时,都会以此书作为教科书。这本书好在对并购的细节及操作写得极其明白,但缺点在于对并购者的道德水准过于苛求了。

  本书作者,两名《华尔街日报》资深记者,对并购者的态度,基本上是将其归为准骗子或者混世魔王一类。

  其实,中国经济史上并不乏并购案例,如果你记性还不错,一定还记得当年提倡的一个好企业带几个差企业,拉郎配似的打造产业集团的潮流。如果你还年轻,那至少前几年各地大学玩命地合并,也是并购案例的一种。昨天我在外地买火车票时,就遇见售票员质问一学生“你说你是学医的,为什么要拿交通大学的学生证?”这个并购案的受害者当时真是有口难言。

  我们常说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以为少花钱多办事就是节约一类,比如并购就是一种提高效率减少交易成本的好的经营方法,而因并购发生争夺也属正常,不利方动用自己的资源去阻击对手更是符合游戏规则的,但,这时我们就需要最终的审批者的理性与公平,至少是决策的透明。

  比如,到底什么是不准外资进入的行业,早就该明文规定,不能总是事到临头再围在一起拍脑袋,要知道凯雷在等待政府决定期间,每年仅为并购贷款支付的利息就高达六千万人民币。

  历史证明,依市场自发而动的并购,多数是节约的,或者说经济的,而依长官意志决定的并购,绝大多数却是浪费的,或者说是不经济的。
作者:王二 来源:证券导报
周天勇对比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认为,中国内资企业实际税费负担较高、注册手续繁杂反而遏制了部分创业,并间接地影响到了就业。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