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特别报道侨牌打出三分天下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09:33:58 标签:

  从首家港资企业引进,翻开常州招商引资第一页,到迄今全市累计批准侨港资企业2000余家,吸引外资超过37亿美元,常州对外开放——“侨”牌打出“三分天下”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村办小厂,发展成年销售额超10亿元、江苏省重点家具出口企业,“鸿联”的嬗变令人叹为观止。
  20年前,“鸿联”引入港资,成为我市首家乃至江苏省首家合资的村办企业。港资引路,“闸门”洞开,波澜壮阔的开放大潮就此奔涌而来。
  截至去年底,常州累计批准侨港资企业2012家,占全市三资企业批准总数的40.1%,协议注册外资37.32亿美元,占全市协议注册外资的32.3%。
  发挥侨力,以侨引外,巧打“侨”牌,市委、市政府的这一战略决策,使常州的侨务资源不断转化为开发开放的新动力。
  让常州成为“生金”热土
  “众多外企落户常州,是对我们的信任和支持,我们的回报是:为您服务,助您成功。”今年早些时候,市长王伟成在接受香港侨界知名刊物《华人世界》杂志专访时如是说。
  出于这样的理解和真诚,常州上至市委、市政府,下至普通百姓,人人都在为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而努力。
  以“创优发展环境”为主线,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部署下,全市大刀阔斧地进行机关效能建设,致力营造安商、亲商、富商的发展环境。“法制、诚信、效率、双赢”,成为常州对外开放、全面合作的基本理念。
  香港中华燃气有限公司总经理纪伟毅对此体会深刻。2003年,他们在江苏省内率先与常州合资成立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参与城市公用事业改革。由于政府积极配合、广泛宣传和大力推进,历时14个月、涉及13万居民的天然气置换圆满成功,不仅“零投诉”、“零纠纷”,还收到300多封表扬信。“政府把侨港资企业的事放在心头,全力支持,企业才能像今天这样健康快速发展。”纪伟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感叹。
  采访中,我们不止一次听到侨港客商类似的由衷赞誉。政府全心全意抓服务,企业一门心思谋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全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投资环境40优”称号接踵而至。优势不断叠加,常州正在成为一片“生金”热土。
  侨港客商的创业“高地”
  同样和大米相关,8年前,这里是一片稻田,现在,这里是世界最大的米果生产基地——江苏德盛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成为我省农业产业化重点出口龙头企业,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5年被评为“江苏省农业产业重点出口龙头企业”、“外商投资双优企业”。
  “德盛”董事长陈德启为当年选择落户常州而庆幸。和他一样,改革开放以来,大批侨港客商钟情常州,投资常州,创富常州。常州,成为侨港客商的创业“高地”。
  作为侨的“娘家”,市侨办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围绕中心,开拓性开展侨务工作。建立海外华商库,成立侨商联谊组织,大力培育和有效整合侨务资源。举办“相聚龙城•海外华商常州行”、“常州•香港侨界恳谈会”等招商联谊活动,邀请侨港客商来常考察,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的联络联谊,积极引资引智,深化为侨服务,有效地发挥了华侨华人爱国爱乡、投资献智的优势。
  在今年4月份的常州香港招商会上,兴业国际集团、中信泰富有限公司、路劲基建有限公司等在常港商,以企业在常发展的亲历现身说法,引来与会商界精英和政界嘉宾的满堂掌声,当场签署了12个合作和意向合作项目,总投资达11.6亿美元。
  近年来,大批“新华侨华人”、留学人员在海外崛起,成为宝贵的侨务资源。市侨务部门审时度势,着力整合常州海外留学人才资源,连续两年举办“创业之桥——项目对接互动合作”活动,推出125个科技合作项目,搭建创业平台,构建引智“洼地”,吸引了一批“海归”来常创业,引进了一批高新技术项目,带动了地区经济的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留美博士贡毅创建的常州津通工业园,被联合国中小企业联合会、美国电子协会、欧盟机械制造协会列入重点推介项目;归国博士孙晓慰成功研制出国内第一台电吸附水处理设备原型机,成为行业领先者;留日专家肖克建创办“兴荣高科”,发明23项国家专利,在国际上独创了“连铸连轧生产线”,被国际同行称为铜管加工“中国方法”……
  侨港资企业引领开放潮
  “赤子报国,意笃情深”。每一位港商,每一家侨企,都可能带来“以侨引侨,以侨引台,以侨引外”的示范效应。
  1996年,香港查氏集团在常投资创办了常州名力纺织有限公司。企业投资总额达2950万美元,至2005年底累计实现利税总额1.58亿元,出口创汇1.32亿美元,连续被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排为行业前五十强“排头兵企业”;曾获国务院侨办“全国百家明星侨资企业”等诸多荣誉。
  “名力”的成功,推进了查氏集团在常州再投资的步伐。近年,该集团先后在常州投资创办了港华化工、明都服装等多家企业,并谋划与常州更多层面的合资与合作。
  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常州的侨港资企业处于高质量发展期,独资成为主要投资方式,单个企业投资趋大,整体产业结构进一步合理,被调查的侨港资企业中超过60%有增资扩股、并购扩张的设想。
  根植常州,侨港资企业在做大自身的同时,还充当招商引资的“红娘”,为常州的经济发展添油加力。江苏鸿联集团从引入港资起步,先后与多家外商合作,成立了16家子公司,累计引入外资近3200万美元;常州美欧电子有限公司不仅通过海外上市等手段,吸引大批境外资金,不断在常增资扩股,还为当地政府的有关部门推荐在台湾的招商代理。
  与龙城一道“成长”,与常州共同繁荣。可以说,侨港资企业不仅是常州外向型经济的中坚力量,而且是引领常州对外开放大潮的“急先锋”。目前,常州累计引进外资115亿美元。最新统计数字显示,今年一季度,常州协议和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全省第一,外资利用绝对值列江苏全省第三。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