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常州展览会闹出退场风波会展经济值得思考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08:54:58 标签:

    2月25日,在常州国际展览中心开展的“纺织工业展览会”落幕,为期3天的展览会门可罗雀。一些厂商认为展览会开了“空头支票”,并闹出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退场风波”,到最后一天只剩下了5家参展单位。

  最后一天只剩下14个展位

  
2月24日,来自上海、网名叫Kearig的网友给本报报料,称他当天来常州参加2006常州纺织工业展览会,哪知到场一看,总共才来10多家厂商,场面很“冷”,一些厂商遂对这次展览会提出了质疑。

  记者从常州工商局新北分局了解到,此次展览会共来了10多家单位,设立了30多个展位。由于来的客商太少,场面冷清,部分客商觉得白跑了一趟,要求主办方“万商聚”退还参展费用。由于横生波折,当天上午,预期的展览会大门紧锁,直到下午才开门。后经协商,一些客商拿到了钱后退出展览会,此后两天,又有部分客商选择离开。到2月25日,只剩下5家单位共14个展位。据悉,3天里共有1000余人次参展,产品成交也不乐观。记者了解到,只有一家参展单位卖出了两台机器,其余几家只签订了意向书。

  对于此次展览的“意外”,常州工商局新北分局的一名人士说,这有几个原因,一是作为主办方的“万商聚”是去年刚刚成立的公司,主要经营会展业务,缺乏知名度;二是可能公司在运作方式上还欠缺。

  昨日,记者两次与“万商聚”公司一名负责人贺先生联系,但其一直没接电话。

  内在缺陷制约了会展经济的发展

  “如果在我这个城市举行一个国际展览,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上撒人民币”,国内一位市长如此比喻会展经济的魅力。有关部门统计,光去年,在我市某区就已成功举办各种会展10多个。但像此次“纺织工业展览会”的草草收场,并不是个例。

  为何会展经济“掘金”乏力?业内人士认为,我市的会展经济要做强做大,尚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就规模而言,大部分会展规模偏小,档次较低。会展经济是一种规模经济,规模越大,吸引的客源相对就越多,创造的效益也会相应增大。近几年来,我市举办的全国性会展较多,但真正具备国际水准、有规模、有影响的会展却不多。这一方面是由于本地会展企业的实力有限,另一方面也是受到组织、策划、选题等因素的制约。

  其次,会展竞争力不强。有些会展没有一个侧重点,让厂商无所适从。有的会展干脆眉毛胡子一把抓,不管什么档次与质量的产品都一拥而上,带有强烈的计划色彩。另外,参展商也缺乏明确的自我定位,参展需要达到什么目的、怎么运作,事先都没有考虑好,多数厂商只是“坐以待客”,甚至把举办会展变成了一种单纯的产品批零经营行为。

  其三,专业会展人才缺乏,部分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不高。我市目前专业的会展业从业人员较少,高级会展人才更是缺乏。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