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火朝天的工业集中区,热气腾腾的生产车间,热情高涨的发展干劲,生动地展示出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的浓烈氛围。昨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加快有效投入年”活动第四次督查暨溧阳市重点项目现场推进会,市委书记范燕青要求,全市上下要正确认识发展大局,正确应对宏观调控,正确化解各类矛盾,坚定不移抓发展,开拓创新抓提高,不断提高招商水平、规划水平、管理水平、资产经营水平和投入产出水平,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勇于创新,抢抓机遇,统筹兼顾,和谐共进,通过加大有效投入,调优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常州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这次督查会是今年继武进区、高新区、金坛市之后的第四次重大项目现场推进会。在溧阳市,记者看到,总规划面积达7平方公里的埭头工业集中区内,入驻企业星罗棋布。该工业集中区启动建设4年来,已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亿元,基本实现了“七通一平”及“两横三纵”的主干道路网络;以研发、生产和经营压力容器、各类运输机械为主的溧阳市云龙化工设备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生产的第一套国产化52万吨尿素工程配套专业装置,受到国家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的表彰;总资产近10亿元,集科工贸为一体的省级企业集团——江苏上上电缆今年投资3亿元建设的“国内一流特种电线电缆生产基地”,一期4万平方米低压特种电缆厂房已基本完工;从江苏申特钢铁集团、城北工业新区,到天目湖工业园、布勒机械,一个个重点项目的实施,让人们听到了溧阳市调整经济结构、谋求更大发展的铿锵脚步声。今年1-7月,溧阳市各项指标增幅均超过时序进度。
市委书记范燕青充分肯定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加快有效投入的良好业绩。他说,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围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全力以赴加大有效投入,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各地的新企业、新项目不断涌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呈现出新气象、新环境、新面貌。
范燕青指出,各地要正确认识发展大局。继续坚持有效投入不动摇,充分认识到加快发展是第一要务,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要用新办法、新思路推进常州发展,切实做到:经济发展体现“快”;产业层次体现“高”;体制机制突出“新”;资源利用注重“省”;人民生活彰显“富”;社会发展立足“稳”。各级党委政府要勇于创新、抢抓机遇,统筹兼顾,和谐共进。以坚忍不拔的精神,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更高远的发展目标。
范燕青指出,各地要正确应对宏观调控。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各级干部要按照科学发展的要求,不断提高招商水平,提高规划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高资产经营水平,提高投入产出水平。
范燕青要求,各地要正确化解各类矛盾,在推进各项工作中,要取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各级政府在工作中要讲诚信,对群众承诺的事要办好、办实。同时要认真执行各项政策法规,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同时要提早谋划明年的工作,明年的工作要体现有效增长,体现项目投资规模扩大,体现投资结构水平的提升。
市长王伟成就贯彻落实这次会议精神提出要求。一是深刻领会,紧紧咬住加快有效投入不动摇。他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通过宏观调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各地要认真深刻领会宏观调控的内涵,通过加快有效投入,实现常州经济又快又好发展,继续保持常州在苏南板块应有的地位。
二是积极顺应,把宏观调控作为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层次的一次机遇。国家鼓励和支持的项目和产业,各地要大胆推进;国家明令禁止的项目和产业,我们坚决不做。各地要更新观念,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做强优势产业,改造传统产业。
三是创新方法,善于化解在宏观调控情况下、项目推进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尤其是各地开发区和工业集中区,要咬紧牙关,加快项目载体建设的推进速度。
四是要注重实效,在投入的有效性上下功夫。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坚决杜绝在投入中的“水份”;要突出项目产出,提高投入的效益;要抓重点重大项目,带动产业结构调整;要坚定不移抓外资,提高投入的水平;要攻坚克难抓推进,已开工的项目要快建设、早投产。各级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的矛盾和困难,确保投入真正取得实效。
市领导邹宏国、俞志平、戴源、沈瑞卿、王正平、蒋新光、孙国建、韩九云和市政府秘书长赵忠齐参加会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