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届世界文化遗产大会6月将在中国苏州召开,随着大会召开时间的迫近,被专家称为“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淹城遗址,再度引起社会各界关注。
日前,中国文物学会世界遗产研究委员会秘书长丹青在对常州淹城遗址实地考察后认为:“淹城遗址是目前我国最有希望申报成功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古城遗址。”
淹城建于春秋晚期,距今有2500余年历史。现存遗址总面积约65万平方米,从里到外,由子城、子城河,内城、内城河,外城、外城河三城三河相套组成,这种建筑形制,在我国的城池遗存中,绝无仅有。1935年,我国考古学者首次对淹城进行了实地调查,确认淹城为一处古代居民活动遗存,引起学术界的关注。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在淹城内河出土了3条独木舟和一批青铜器、陶器,这批成组文物的出土,首次展示了淹城遗址独特的文化面貌和内涵,引起社会和学术界的轰动。这之后,对淹城的研究一直不断。1986年,江苏省淹城遗址考古发掘队首次对淹城遗址进行了为期6年的考古发掘,解决了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作为当年考古发掘队队员之一,南京博物院副研究员陆建芳经过多年研究后认为:“淹城是吴国的一个军事城堡,是目前已发现的,世界上春秋时期唯一保存完好,三道城河、三道城墙形制的军事设施。”
为了能够将淹城遗址原汁原味地保存下来,多年来,地方政府将原来居住在里面的居民全部迁移出遗址,拆除了影响环境、破坏原始生态的建筑,基本上保持遗址2500多年前的原貌。(新华网江苏)
淹城城内保存完好,宛如世外桃源  淹城遗址原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