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晚报消息 9月2日,本报报道了溧阳市南渡镇汤上村数十名养殖户鱼塘出现变色鱼,文章见报后,引起了我市农林局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5日下午,我市农林局水产站、饲料站、检测中心、执法大队以及溧阳市南渡镇相关部门的专家一起到鱼塘现场调查取样,以尽快弄清变色鱼原因,并采取措施尽量为养殖户 初步估计:受波及鱼塘有2000多亩 下午3点,专家一行数人冒雨来到向本报报料的李永明家的鱼塘,并对捞上来的10多条鳊鱼进行现场抽样检查,发现鳊鱼都不同程度出现黄色。溧阳市渔政部门的检测人员挑了一条“黄鱼”当场解剖,发现其总体上是正常的,其肉质、体型、内脏等方面均未出现明显异样。 据李永明介绍,他今年养鱼120多亩,用的全部是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的饲料,几个鱼塘的鱼儿全部出现“发黄”和“发毛”(即鱼表层的油脂脱落,鱼容易死亡)现象,鱼无法拉网,鱼贩子也不敢要,损失很大。当天到现场的还有另外30多家养殖户,他们的鱼也出现了类似的“发黄”情况,而且也同样用的是“通威饲料”。据相关部门估计,受波及的鱼塘共有2000多亩。 市农林局水产站站长何尧平走访了附近的养殖户,并召开了现场分析会。他认为,鱼的颜色主要与4种因素有关:一是与鱼的生物特性有关,鱼的种类决定了它自身的颜色;二是与鱼的水环境有关;三是与喂鱼的饲料有关;四是鱼还会发生某种应急反应,体色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次南渡镇出现如此大量的鱼体变色现象,肯定不正常,到底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是水的原因,还是饲料的原因,要尽快搞清楚,给广大养殖户一个明确说法。 通威表示:如是饲料问题愿承担责任 昨日,通威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分公司苏向前总经理也赶到现场,他告诉记者,以前他们没听说过鱼体变色的事情,公司也是第一次碰到,问题出现后,他们十分重视,公司领导已多次到南渡镇调查,并请来农业部中国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几位专家进行现场会诊。 据他介绍,通威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水产饲料生产企业,其产品国家免检,去年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已超过15%,无锡的分公司业务涵盖了苏州、无锡、常州、上海、南通、泰州等地。各地用的都是一样的饲料,其它地方都没有任何问题。而且这种饲料是老早就出来的,是一种成熟产品。这次问题出在溧阳,公司也觉得意外。 “不管如何,养殖户用的是通威饲料,现在鱼出现了问题,公司愿意配合调查,这是对养殖户负责,也是对公司自己负责。如果是公司饲料的问题,我们愿意承担责任,使事件得到妥善处理。”该公司表示愿意拿出饲料的原料成份接受我市专家的抽样检测。 据悉,通威无锡分公司近日已向周边的宜兴等地发出通知,如当地出现类似情况尽快上报,但至今其他地方还没有信息反馈。另外,通威位于成都的总部今天也将派来一名副总裁和技术总监到达溧阳,以协助无锡分公司处理此次事件。 专家建议:养殖户先换饲料 “为了减少损失,目前最好的办法是先换饲料。”昨日,我市专家现场调查后认为,在问题还没搞清楚之前,不要忙着拉网,养殖户要采取办法自救,停用现在的饲料,改换其他种类饲料,过10天半月,也许问题有所改观,鱼儿也可能恢复正常的颜色。 昨日下午,市水产站站长何尧平告诉记者,养殖户不容易,他们是弱势群体,问题的解决一定要以事实为依据。这次为了便于检测,他们共取了三份鱼塘里的水,其中两份是“黄鱼”鱼塘中的水,另一份是正常鱼塘里的水,还取了一部份饲料样品,带回常州后由农林局检测中心的专家进行定量分析,让问题尽快水落日出。 他表示,到底是何种因素导致鱼体变色,经过科学的分析后也许能找到答案。 截至发稿时记者获悉,相关检测仍在进行中,本报将进一步跟踪报道。图为专家当场剖鱼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