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服务业擎起常州经济半边天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1:31:32 标签:
               这种力量人们能够感受到——衣食住行升级了,网络通讯发达了,休闲旅游美极了……我们的城市越来越靓,越来越充满现代化气息,小康生活是具体而真实的变化;

  这种力量城市能够感受到——百兴、红星、侨裕等一批重量级企业在资本市场发力;传统商业零售企业在国际先进商业理念下疾行;以软件产业园、常州国家动漫产业基地、科教城等为代表的新兴现代服务业蓬蓬勃勃,将有力促进常州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将有力提高常州综合竞争实力。

  这种力量就是力擎常州经济半边天,与“常州制造”双轮驱动的“常州服务”。五年来,全市累计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664.8亿元,相当于前五年的1.9倍。2005年,全市完成服务业增加值450.4亿元,在地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34.6%;服务业实现税收70.5亿元,在税收总量中所占比重达到40.2%。

  战略选择

  发达的现代服务业是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标志。

  市委书记范燕青曾这样指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常州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突破口;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是拓宽多元化就业空间、促进创业富民的现实需要。”

  从国际服务业转移的新趋势看,常州有乘势而上的良好机遇,城市化加快推进,为常州服务业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消费结构加快升级,也为我市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多层次的市场需求。

  进一步可以看到的是,常州加速制造业现代化进程为生产型服务业发展开辟了广阔空间,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必须有与之相适应、并在某些领域超前发展的服务业作为先导产业;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消费升级为生活型服务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常州必须抓住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大好机遇,确保发展速度、质量在全省位居前列,总量位次不断前移。

  精彩回放

  面对经济转型的新机遇,常州在服务业领域迈出坚实的一步步,丰硕的成果在5年的历史瞬间留下沉甸甸的积累。

  “投入是纲,纲举目张”。5年来,各类资本对服务业的投入快速增长,全市服务业累计完成投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30.9%,其中道路交通、邮电通信、城市公用设施等领域的投资总量年均增幅达到43.7%。

  大投入创造大产出,我市新兴服务行业开始“加速度”。利用高速公路、常州港、机场等交通枢纽优势,我市不断加快物流中心、物流园区的建设,积极推进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物流业的转变,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2005年,我市完成全社会旅客周转量64.1亿人公里,货物周转量31.2亿吨公里;常州港完成货物吞吐量472.2万吨,相当于“九五”期末的7.3倍。信息服务领域的发展,缩短人们沟通的距离,我市每百人拥有的固定电话由五年前的22.2部上升到57.5部,每百人拥有的移动电话由16.6部上升到59部。以住房、汽车消费为主要内容的个人消费贷款规模迅速扩大,成为金融服务业发展的一大亮点。

  传统服务业扩大了规模提升了水平。2005年,全市实现批零贸易餐饮业增加值160.3亿元,年均增长速度比前五年高出2.1个百分点,其中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9.9亿元,快于批零贸易业增幅3.5个百分点。

  同时,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大为改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五年中,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由原来的15.2平方米扩大到21.0平方米,农村居民的住房面积由49.3平方米扩大到55平方米以上。

  现在进行

  当前,“700亿,50个重大项目”,这两项数字被频频提起,因为它们承载着常州现代服务业的现在和未来,也意味着传统服务业的裂变和融合。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抓手,是财富积累的源泉,是区域发展的生命。”市长王伟成指出:“要以重大项目为依托,增强服务业发展的辐射带动功能,重点建设现代物流基地、技术创新平台、软件聚集区、产品交易市场等一批功能性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一批公共基础性项目建设。”

  紧紧围绕50个重点项目,我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的4条主脉开始伸张——

  以着力推进现代物流、科技服务业为突破,生产性服务业血脉贲张。8大物流园区建设中,总投资6.8亿元的常州出口加工区及嘉迅物流项目建设已接近尾声;总投资15亿元的常州高新区综合物流园区明年将力争开工建设。

  以职业教育、软件及动漫产业为支撑,新兴服务业进入快速成长期。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优势正在加快功能升级,使之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教育园区;软件产业发展迅猛,目前常州软件园内已有日本OKI、北大众志、南大紫金、和佳软件等130余家国内外知名软件企业,总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动漫产业的魔方已经转动,常州动画产业基地已有50家企业注册,今年有70部动画片被国家广电总局批准立项,其中12部将制作完成。

  以发展新型业态、专业市场和旅游业为重点,传统服务业在提升。常州最大的“菜篮子”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即将迁址邹区形成1200余亩的新市场;武进湖塘纺织城的建设、招商高歌猛进,500家国内纺织企业和千余家纺织经营户抢先入市;江苏长江塑化市场今年目标将超过50亿元;中华龙城、太湖湾、天目湖等六大景区按序时进度已完成投资额10.49亿元;现代典雅的常州市体育中心、会展中心、大剧院“两中心一剧院”的建设正按计划如期进行;人气渐旺的商业“航母”南大街商业步行街和建设中的西瀛里商业街区,正在刷新市中心的商业地形,成为流通领域的城市名片。

  以推进现代中介服务业为方向,商务服务业的空间在增大。法律、会计、审计、咨询、经纪代理、就业和劳动中介等商务服务业方兴未艾。

  强势助推

  “政府就是服务,服务就是环境”。常州服务业之所以迎来春天既是企业家的奋起,更离不开党和政府高效务实的助推。

  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多次专题研究现代服务业发展问题,把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摆上了重要的战略地位。市领导还阶段性地调研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的进展情况,在工地上现场办公,鼓舞士气、解决困难、提供服务。

  在反复调研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我市还制定了《常州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纲要》,明确常州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导思想、重点方向、空间布局、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同时制定了与《关于贯彻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若干政策的意见》相配套的一系列措施——扩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建立市级服务业重点项目计划,对列入计划的项目给予财政、信贷及其他种类投融资方面的扶持和优惠、放宽准入条件,降低进入门槛,鼓励外资和社会资本进入服务业领域。

  各有关部门也积极行动。市委组织部会同市发改委、人事局、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出台了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相关意见;市环保局提出了提高服务效率的六条措施;常州工商局出台了《关于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二十条举措》;市物价局下发了《关于利用价格政策促进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的通知》等等。

  开篇满堂彩,好戏在后头。飞速旋转的现代服务业之轮必定会不断给全市人民带来新的欢喜。据了解,我市现代服务业的近期目标是:到2010年力争使服务业增加值达到700亿元,占GDP比重达到和超过40%。从业人员达到86万人,年均增长4万人,税收年均增长12%,占全市财政收入的35%,其中占地税总额力争提高到60%。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