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凌家塘将搬迁扩建斥八亿重资再造菜篮子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1:33:08 标签:
               
百亿元现代农产品物流中心呼之欲出
  凌家塘市场八亿重资再造“菜篮子”
  11月20日上午,凌家塘农副产品市场粮油交易区。冬日的阳光从顶棚缝隙中洒下,马上被匆匆的车轮碾碎。
  “我是靠凌家塘发财的,市场要搬,我肯定追随。”来自临沂的经营户老王对记者说。这位率直的山东汉子隐约知道,这个能让自己每年赚上十来万的市场,将搬迁到相距不远的邹区——这让他有些不安,更有些兴奋。
  有同样心情的,还有包括市场总经理张建方在内的许多人。数日前,市场迁扩建项目顺利通过市区两级评审批复,确定将在邹区投资8亿元重金,建设一个占地千亩的现代化农产品物流中心,年经营规模将达到100亿元。
  市场的搬迁扩建牵动着广大市民的心,在过去的10多年中,是凌家塘市场丰富了每个家庭的餐桌;市场的搬迁扩建更牵动着市委、市政府领导的心,凌家塘市场已发展成为我市不可或缺的“菜篮子”。因此,凌家塘市场“再造”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其市场扩建本身——不仅是常州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50项重点项目之一,更是让常州市民得实惠、享口福的一件大好事、大喜事!
  正是在这种良好愿望的催动下,从常州市到武进区、钟楼区、邹区镇,从规划、国土到环保等部门,大家都围绕明年10月份新市场建成投运这一目标,积极推进着项目建设的各项工作。
  常州不能没有凌家塘市场!
  “伏缺”、“冬缺”等词语,在现在看来都已成为典故。可40岁以上的常州人还依稀记得,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无论炎炎伏天,还是冰雪寒冬,由于天气原因,本地田头种不出蔬菜,人们想吃点小青菜竟是一种奢侈,故有“伏缺”、“冬缺”之说。当时,“菜篮子”工程是市领导和市民最为关注的民心工程。1991年11月,市长办公会议决定筹建以“蔬菜挂帅”的农副产品市场,就是通过市场的流通来消除“季节差”,在本地蔬菜生产供应紧张的时候,调运外地货源满足常州市场的需求。凌家塘市场,带着计划经济的烙印,在市场经济春风的吹拂下呱呱落地。
  带着一种为政府分忧、为市民造福的使命,张建方和凌家塘市场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历程。众所周知,一个市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往往取决于所在城市的集聚和辐射,这对于凌家塘市场来说,似乎有点先天不足。再从市场规律来看,货源总是流向价格较高的地方,要想货源充足,就要让供货方获取更多的利润;而当地消费者不仅希望市场丰富,还希望有较低的价格水平。“高进低出”形成的“剪刀差”,又是凌家塘市场做强做大道路上无法绕过的一道坎。
  要赢得市场的尊重,首先必须尊重市场规律。张建方深谙“诚信”两字的份量和作用,从市场开办的那一天起,就把为经营者服务放在首要位置。从降低摊位收费到提供货物配载,从帮助安全检测到提供物流信息,凌家塘市场的各项配套服务,较好地消除了“高进低出”的价格“剪刀差”,使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经营户近悦远来,逐步发展成为华东最大的农副产品集散重镇。而受益最多的是常州市民,不仅一年四季餐桌丰盛、坐在家中吃遍全国,而且充沛的货源使常州农副产品市场价格始终保持较低水平。
  凌家塘市场15年来的发展,是一部活生生的创业史。经过数轮的调整扩张,目前已建设为占地560亩的国家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去年交易额超过65亿元,跻身全国农产品百强市场前三甲。
  常州不能没有凌家塘市场,其理由还在于,带动了全市60万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减少了政府对蔬菜基地建设的高额投入,推动了周边近3000米长商业带的兴旺,解决了3万多人的劳动就业,构成了城西物流板块的雏形……凌家塘市场已经融合在常州市民的日常生活中。
  整体搬迁是为了增强功能
  由于凌家塘市场在常州经济生活中的特殊作用,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凌家塘市场要进一步做强做大、改造升级,使之不断适应常州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的要求。在我市确定的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50项重点项目中,凌家塘市场搬迁扩建就是其中之一。主要内容就是,用一年的时间,在邹区建设一个规模更大、档次更高、功能更强的现代化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并成为常州城西现代物流板块的龙头。
  促成市场整体搬迁的有两大原因:一方面,由于城市框架的拉开和城西综合改造的需要,建设中的龙江路和清潭西路将把现有市场一分为二,彻底打乱了市场整体布局,改造势在必行;另一方面,由于凌家塘市场是综合性集散型批发市场,只有统一规划整体搬迁,才能方便市场管理,稳定经营户和客商,继续发挥品种全、数量多、价格低的聚集效应,促进市场现有优势进一步扩大。
  记者了解到,目前占地面积约1000亩、总建筑面积22.5万平方米的新市场建设规划已经“落地”。项目总投资8.02亿元,将分三期实施,市场主体明年10月必须完成建设。从时序要求的紧迫性中不难看出,这次市场整体搬迁,决非寻常意义上的“腾笼换鸟”。对凌家塘市场而言,实现的社会效益远远超过企业的经济效益,投入巨资另起炉灶,势必增加高额成本,承担更大经营风险;对政府而言,这一市场维系着群众的切身利益,是城市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搬迁扩建,不仅要一步到位,而且要速战速决。市经贸委负责同志认为,时间就是凌家塘市场的生命,而要赢得宝贵的时间,必须为凌家塘市场共同承担起艰巨的社会责任。
  “市场要搬迁,我们的‘广种薄收、精耕细作’的宗旨不变。”张建方表示,首先要保证过渡,稳定经营户,确保市民的“菜篮子”不受影响;其次要对新市场进行功能重定位、布局再调整、设施大改造,以不增加经营成本为原则,求得客商和市民利益最大限度的“双赢”。
  新市场、新功能、新地位
  作为全市50项重点服务业项目之一,凌家塘市场的搬迁扩建是一个改造升级过程。从市场的规划来看,1000亩的范围内细分为蔬菜、果品、荤食品、粮油、水产、花卉茶叶、加工配送等、配载、信息服务等“八区一中心”,在积极扩大货源、精心筛选品种的同时,还设置了净菜加工、鲜活产品直送、生活消费品配送等功能。常州市民的“菜篮子”将更加丰富。
  近距离总揽苏南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农产品物流,远距离辐射浙江、山东、福建等全国20多个省市,年成交额超百亿元……新的凌家塘市场瞄准现代、专业、综合的一流农副产品物流中心,将打造“一揽子”工程——为经营户提供商品交易、运输仓储、加工包装、配送配载、信息咨询、金融支持等现代物流服务,进而搭建一个辐射半径上千公里的农产品流通大平台。常州城市的辐射能力将进一步提升。
  更重要的是,凌家塘新市场区位优势明显,处于长三角的中心地带,新312国道、常金公路、沪宁高速公路、京沪铁路等在此交汇通联,直通金坛、盐城等长三角重点农业腹地,支撑了大量农产品特别是鲜活农产品的快捷、及时运输。加之全国各地的供应商、加工商、采购商云集于此,仅每天的车流量就超过万辆,为蛰伏已久的城西物流业提供了绝好的发展机遇。常州的物流产业将增加一个新的亮点。
  凌家塘市场的搬迁扩建,让人兴奋,值得期待! 来源:常州日报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