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黄梅开秧门时节,田头四处秧香弥漫、机声飘荡。与往年相比,南渡镇梅庄村粮食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社员们的水稻机插进度要快多了,仅仅一个礼拜,全社的1万多亩白哗哗的水田已为绿色铺满,绵绵细雨中,生机盎然……27日一早,社长史荣富从田头转悠回来,便怀揣社里的公章,兴冲冲跳上开往城里的公交车,到市粮食局与常州城北国家粮库签订优质粮产销协议…… 说到订单农业,或许很多人都耳熟能详。能让人下单的可以说都是一些市场俏销的农副产品。而事实上往往单签了,真正按协议履行的也是少之又少。因而对于“订单农业”没多少人感兴趣。2009年,市粮食局牵手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在南渡镇梅庄村建立优质稻米生产基地。协议明确:一次收购,二次结算(即收购时按市场价随行就市,到过春节时根据市场价,多不退,少则补,再结算一次),对于这样的“好事”,梅庄村民哪个都不相信,合作社社长史荣富为此磨破嘴唇跑断腿,还被人讥讽“发傻了”,结果“连哄带骗”只建立了3000亩优质粮基地。 到了秋收时节,常州城北库把收购船开到了合作社田头河里,价格一律按市场价,并且把水分放到18点,充分让利社员,社员们能在家门口把稻子卖了,个个觉得很不错,压根儿就没指望“二次结算”。然而到年关前,市场粮价在翻跟头,粳稻由新上市时的99元/担涨到118元/担。令大家没想到的是,常州城北库会同市粮食局的人来到了村里,向大家兑现二次结算合同。粳稻每担补19元。社员许木金按售粮数补到2万多元。这下,大家疑虑尽释,“天上真的掉馅饼了!”去年,虽然收购时的粮食价格与二次结算的价格基本持平,但常州城北库还是拿出了2.8元/担的差价补给了农民。3年来,由于常州城北库一诺千金,使得合作社基地规模不断扩大,入社人数不断增加,到去年,基地扩大到11000亩,社员增加到2000户。三年来的合作,社员们尝到了甜头,大家都非常认可这种“一次收购,两次结算”的合作模式。为此,今年小麦收割前,许多农户就主动上门要求参加合作社,令周边村的许多农民十分羡慕。 梅庄优质粮基地产生的一石双鸟的效应,引发了市粮食局局长汤敏骅的思考:如何把梅庄经验推广开来。当小麦还在拔节时,汤敏骅便带着局领导到种粮大户中开展调研……而汇集上来的情况让局领导们深感不安。目前种粮大户们普遍存在着“三怕”心理,一怕天公不作美,在夏秋小麦、稻子上场之时,连续阴雨,造成烂稻(麦)场,使即将到手的收入白白流失。 二怕高水分粮难出售。由于目前种粮大户的稻谷基本采用机械收割方式,每天收割量均在200吨以上,且水分大多在20点以上,如遇阴雨天,水分更高,这些高水分粮如不能及时整晒、烘干或出售,那就只能听天由命、任凭发霉变质。 三怕粮食出售不适价。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一直低开高走,农户怕粮食出售后,粮价一路上扬而吃亏,因而,许多大户把粮食压库待价而售。特别是一些种粮大户的粮食数量多、水分高、难以整晒、不易保管,极易出现发热霉变现象。 种粮大户的“三怕”心理,折射出他们的无奈与心酸。而优质粮基地采取的收购方式完全破解了这些难题。于是局里开始酝酿新的计划,将面积上千亩的规模种粮大户也纳入到优质粮基地建设的行列,汤芳伢、江海清、王海斌等,成了今年首批签约的大户。使得今年优质商品粮基地面积一下子扩大到3万多亩。市粮食局副局长芮志福告诉记者,溧阳目前已成为苏锡常地区最大的粮食产销区,而作为常州城北国家粮食储备库,他们很希望在我市建立大型的优质商品粮基地。针对这一契机,市粮食局已编制方案,与相关部门联手,从品种、管理、品牌等方面入手,为企业、农民搭好优质粮基地这个互惠互利的平台,让优质粮基地遍地开花。 一纸订单如南风吹皱一田清水,将优质粮基地的社长和大户们心里撩得热痒痒的。梅庄合作社在签下合约的同时,社里又投入资金新建收购码头,安装地磅,购买了输送机,并与常州城北库联系,试种绿色无公害优质水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