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是一个企业打开财富之门的金钥匙,专利申报和授权量则是一个地区科技创新的标杆。以“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区”为目标,日前,高新区(新北区)选择区内20家企业为试点,实施重点知识产权服务试点,以点带面,促进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被选出的20家企业被分为“潜力类”和“活力类”两种类型。活力类企业入选标准是: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从事国家鼓励类技术领域产品的研究开发和规模化生产;有较强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拥有现行有效的除外观设计以外的专利权并实现转化;近两年来申请含实用型专利在内3件以上或含发明专利在内2件以上;无专利侵权和假冒、冒充专利行为。潜力类企业入选标准则包括了高成长型科技企业;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发展后劲的企业。 在活力类企业名单中,有江苏同大、常州康辉医疗器械、常州天合光能等。区科技局科技管理处处长魏伯福介绍,不论活力类亦或潜力类企业,通过重点服务,都将实现四大目标,即增加发明专利的比重和核心竞争力;提高试点企业的专利成果转化率;将实施的专利技术转化为产品标准;运用法律法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扩大市场份额。 与以往相比,我区此次对重点企业试水“知识产权保姆式”服务既体现政府服务,更突出企业的意愿。20家企业均与区知识产权局签订协议书。“这份协议去年就开始起草,并广泛征求了企业和有关部门的意见,其内容都是政府与企业共同关注的。”魏伯福说。 得专利者得天下。但并非有了专利就能得“天下”。魏伯福说,去年10月,某企业带着自己的最新专利去法国参加国际医药原料药展览会,没想到被一家法国公司告上了法庭。原来,这中国企业虽在中国申请了专利,但没有在法国申请,被人告了侵权。也正是针对这些情况,目前区知识产权局围绕区内企业的产品,将国际上“七国两组织”所有专利全部收录,免费供企业检索,并每三个月更新一次。 据了解,“十五”期间我区共申请各类专利1188件,授权专利772件,其中精密铜管连铸连轧成套生产线、光热集中供热系统和电吸附(EST)水处理设备等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已得到转化,2005年新北区被认定为“江苏省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区”。2006年申请专利473件,授权专利314件,专利授权及发明专利更趋优化。 此次,新北区科技局将在为20家试点企业服务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将成功作法向全区推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