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开发园区 > 正文

(高新区)开放型经济,让高新区春色满园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07 12:48:18 标签: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十五年开发开放,常州国家高新区以博大的胸襟,吸纳各国资本,包容异域文化,使得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座座现代化厂房在广袤的田野上拔地而起,一批批高新技术产品运向世界各地,不同的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投资者在这里获得良好的回报,中外员工在这里和谐相处……

一流园区引进一流企业

  常州高新区自诞生之日起就将“国际化带动”作为全区发展的重要战略,热忱欢迎中外一切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旅游观光、考察访问,在龙城北翼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大显身手、大展宏图。尤其是2005年以来,高新区更是以破釜沉舟的精神“背水一战、突破外资”:在硬环境上累计投入70多亿元用于建设和完善供水、供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并启动沿江开发和国家一类口岸常州港的建设;在软环境上开展创“三优” 服务承诺活动,先后出台了《关于改进收费管理优化发展环境的意见》等政策,着力减轻企业负担,减少和规范收费,从而创建一流的园区、一流的环境和一流的队伍,努力把高新区打造建设成为服务最佳、收费最少、审批最简、信用最高、环境最美、法制最好的投资发展高地。截止去年底,全区已累计协议外资超50亿美元,累计实际外资23亿美元,成立上千家外资企业,其中超亿美元6家,美国伟创力、亚什兰、伟世通、日本普利司通、小松、新日铁、富士通,法国圣戈班、V&M钢管等19家世界500强企业来区建设22个工厂。2006年全区进出额总额突破30亿美元,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已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的“半边天”,完成协议注册外资8.5亿美元,同比增长54.78%,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常州高新区,当之无愧地成了常州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最大的经济增长点。

大项目带动大产业

  招商选资,重点突破大项目的战略思路,使得高新区新批项目规模、质量逐年提升,一批产业链长、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旗舰型、重量级项目在这里启航。全区已初步构建了技术水平先进、产业特色鲜明的三大产业集群:即以韩国现代、日本小松工程机械、三菱电机、美国伟世通车灯、科勒台湾光阳摩托等企业为龙头的车辆和工程机械及其配件产业集群;以法国圣戈班等企业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集群;以美国森萨塔科技等企业为龙头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集群。众多外资的技术与产品在行业当中处于领军地位。同时单体项目块头越来越大,比如,2006年平均单个项目协议注册外资达78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8.8%,总投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28个,平均投资密度达到35万美元/亩,项目资金到帐率达44.71%。
  为鼓励外资研发机构落户,高新区专门出台《关于对进区国(境)内外研发机构给予奖励的规定》,鼓励外资企业不仅投资生产基地,更要在这里设立研发中心。其中日本OKI、瑞士立达、常州豪爵摩托车研究开发有限公司等还将线路板、软件、纺织机械、摩托车等产品设计研发放在这里,4家外资研发机构被省科技厅认定为省外商研发机构,也是目前全市仅有的4家省外商研发机构。

大发展推动大出口

  目前,外资企业已成为高新区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支撑。2006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24.36亿元,增长55.0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53.1%。令人欣喜的是,开放型经济在对外贸易的搏击长空中毫不逊色。1995年高新区自营出口只有2129万美元,2006年自营出口已高达19.35亿美元,占全市的比重高达24.5%。去年全区共实现进出口总额31.5亿美元,同比增长三成多。其中,进口12.15亿美元,增长28.57%。三资企业出口占绝对优势,全区三资企业完成出口总额13.43亿美元,约占全区自营出口的七成。进出口企业数实现新突破,全区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达603家,其中全年累计出口1亿美元以上企业1家,累计出口5000万美元以上企业8家,累计出口1000万美元以上企业39家。出口产品结构明显优化,涉及机电、纺织、车辆、化工、塑料制品、金属制品、光学医疗器械等多个领域,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1.97亿美元,增长52.4%,占出口总额的近三分之二,更可喜的是,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呈现高速发展的态势,全年出口总额达5.51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9%。

开放型经济带来深刻变革

  开放型经济带给高新区的不仅是崛起的巨大发动机,创造就业、增强地方财力的重要渠道,更是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实现机制体制创新、引爆思想变革的重要手段。在与国际经济接轨中高新区人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形成了 “开放大气、创新卓越”的新时代精神。
  随着大部分外资企业步入成熟产出期,高新区涉外税收一举成为全市的 “领头羊”。 2006年高新区涉外税收总量首次突破10亿元, 完成10.64亿元,同比增长59.28%,增收3.96亿元,占全市涉外税收的比重由上年同期的27.97%提高到32.99%,真正成为全市各辖市区局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龙头。
  国内企业也积极走出去,到海外融资上市,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长袖起舞。常茂生化在香港创业板上市,常州银河半导体控股有限公司实现了常州民企登陆境外主板零的突破,常州天合光能有限公司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成为第3家在纽交所挂牌交易的中国民营企业,今年成功进行二次增发,融资总额超过3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