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经济开发区“五周岁”生日在即,8月31日,100位市民应邀相聚在钟楼开发区,共同见证她5年来的沧桑巨变。走马钟楼开发区,昔日的乡野之地已是处处厂房林立、条条大道通衢、满眼花木葱郁,在众人一连串的感慨声、赞叹声中,一位市民突然惊叫起来:“看!白鹭!多漂亮的白鹭!” 可不是,园区标准厂房前的绿地上,几只白鹭正以优雅的身姿翩跹起舞。开发区工作人员告诉市民们,这些白鹭并非人工放养,而是自然栖息于此。“应该是园区和谐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它们,白鹭早把这里当家了。” 其实,良好生态给钟楼开发区带来的岂止白鹭,更有无尽的发展机遇,和创业者、居住者们舒心的笑颜。正如钟楼区区委书记徐缨所言:“如果说年轻的钟楼经济开发区创造了一个发展速度全省第四的奇迹,那么,‘环保先行、生态第一’则是这个奇迹的主旋律。” 规划先行 大笔纵横写“绿”字 将时间回溯到5年前,钟楼经济开发区还只是一片被称为“常州北大荒”的土地。当挤上全省最年轻开发区的“末班车”时,钟楼决策者们在一幅幅发展蓝图之上,首先添注上了一组“绿色坐标”,并留下了掷地有声的一句话:“钟楼开发区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那样的话即使富裕了一方,也不能造福一方。” 于是,还在规划之初,“生态”理念便被融入钟楼开发区的发展血脉中。整个园区以童子河为界,分为工业区和生活配套区。无论哪个区域,绿色都是当仁不让的主色调。作为开发区的“经脉”,园区里每条道路均以花木命名,合欢路、松涛路、樱花路、桂花路……一个个美丽的名字背后,是钟楼人对于绿色的执着追求。到目前,整个开发区建成区绿地率达到40%以上,坐落于园区的常州首个敞开式森林公园——青枫公园业已完成一期建设。这个总面积40万平方米的公园建成后,不仅将成为整个城市的“大绿肺”,还将在园区的绿色版图上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了保留水乡风貌,留得一方活水,钟楼开发区在疏浚、改造童子河的同时,还特地开凿了西界河、海蛰浜、鹤溪河三条共长达6千米的人工河道,实现了整个园区内的水系畅通,也让园区因水而灵动,保障了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环境规划带来满眼青翠,而产业规划则守护着蓝天碧水。据开发区党工委书记钟建堂介绍,开发区建设之初,面临着巨大的招商引资压力,钟楼区毅然将产业定位落到了低污染、低能耗的高科技新兴产业上。很快,精密机械制造、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雏形初显,并由此帮助钟楼开发区驶上了发展快车道。 有取有舍 生态也是生产力 三大产业在帮助钟楼人明确发展思路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选择之痛”。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日本一个注册2000万美元的大项目。2003年,这个化工项目意欲花落钟楼开发区时,经测算每年将带来3亿元的利润。“3亿元,对于刚刚起步的钟楼开发区是多大的一个数字!说不动心是假的,但是因为它和园区的产业定位不符,而且确有环保问题,我们最后还是予以婉拒。”钟楼区副区长余福民对此段往事依旧历历在目。 这样的“舍弃”,随着钟楼开发区的日渐红火也日益频繁。送上门的企业都不要,钟楼开发区的发展到底靠什么?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马建宁说,“绿色招商、招商选资”、有取有舍才是我们的发展之道。虽然不惜拒绝“流金淌银”的有污染企业,但是钟楼开发区从来不放过任何科学发展的机遇。对于符合三大产业定位的每个项目,他们都全力以赴,孜孜以求。今年1—8月份,钟楼经济开发区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30%以上,其中,新批外资达到2亿美元,已完成全年任务;实际到帐外资完成7260万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1.19%,已接近完成全年计划。 目前,精密机械、新材料、电子信息三大产业产值分别占园区总产值的30%、40%和20%,基本形成了以明景电子、裕华电子为代表的电子信息产业,钟恒新材料、兆隆合成材料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美能特机电、三维技术成套为代表的精密机械产业为主导的三大产业格局。有此支撑,园区经济总量迅猛增长,2006年,钟楼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74亿元,按园区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达到1.4万美元。 令钟楼人欣喜的是,他们对“生态第一”的坚持吸引了不少“知音”。尤其是国际大公司、大集团,在选择投资地时,均将生态环境作为重要考量标准,而每每在此时,钟楼开发区则会引来诸多青睐的目光。 清洁生产 减量循环成法宝 如果说“绿色发展”是纲,那么循环经济、清洁生产等一系列具体举措就成为了钟楼开发区生态建设之魂。 “减量——再利用——循环”。这是钟楼开发区建设生态工业园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逐步优化园区工业产业链,园区将裕兴绝缘作为园区发展循环经济的试点。经过培育,初步形成了一条特色鲜明的工业产业链。兆隆合成材料向裕兴绝缘、钟恒新材料提供PET等原材料;裕华电子、明景电子等企业又是裕兴绝缘后道衍生产品的客户。裕兴绝缘内部对生产废膜回收再生,使原材料利用率达到了98%,年节约成本540万元。 作为全省首批争创省级生态园区的“先行者”,钟楼经济开发区设定了更高的发展目标。目前,开发区内企业废水重复使用率达到77.34%,超过了60%的规划目标;园区废物资源化比率达到97.57%,超过了60%的规划目标;园区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水平达到0.3367吨标煤/万元,比省平均水平低78.55%;园区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已进入评审阶段,比规划5年内通过认证提前了3年;有20%的企业通过ISO14001认证的目标,估计明年能够实现。现在已有15家企业通过认证,占规模企业总数的18%。 白鹭飞起,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妙画面也徐徐展开;绿色尽染,钟楼开发区从良好生态中追寻到了风光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