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市人大常委会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着力强化监督工作职能,提升代表工作水平,推动人大工作再上新台阶,为促进全市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作出新的贡献。 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工作监督的首要任务 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多种监督形式,推动保增长、促发展决策部署的落实,督促和支持政府落实好中央、省出台的一系列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措施,确保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任务的顺利完成。常委会对“保增长、促发展”的政策资源情况开展调研,形成了调研报告,为政府抢抓政策机遇、推进产业和项目对接出谋划策;并要求把资金集中投向五大产业,投向对调结构至关重要的重点行业、重点项目,让各类产业扶持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为督促50项重点工程(工作)的实施,常委会通过听取专项工作报告、代表视察、专题调研等不同形式,全力支持和促进50项重点工程(工作)的实施;组织委员和代表对“三铁六站”建设项目、安居工程建设、省运会比赛场馆维修整新等重点工程进行视察,就安全施工、科学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等提出意见建议;对“双百万亩”工程建设提出了6条建议,为政府完善政策措施、推进该项工程提供了参考;常委会课题组完成了《创新“产学研”合作机制,促进产业升级换代》、《我市现代高效农业的实践与思考》等一批与50项重点工程有关的调研课题,为市委、政府决策提供依据。 把促进民生改善和维护社会稳定作为工作重点 常委会始终抓住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实际,广泛调研,提出建议,检查督促,着力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常委会针对我市食品安全中存在监管职责不清、检验检测能力不高等问题,及时提出了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市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推进长效管理,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常委会十分重视涉及具体民生问题建议的办理工作,经过多方努力,诸如优化设置公交线路、部分老小区自来水管网改造、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等一批民生类代表建议得到了较好解决。常委会针对我市规划工作中存在的矛盾和不足,提出要提高规划的前瞻性和科学性,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区域均衡发展,构建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新机制等建议。府及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规范性文件和具体办法,规划管理工作正逐步由“城市”向“城乡”全覆盖迈进。 常委会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根据当前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的现实,提出进一步落实综治工作责任制、提升严打整治质效、加强防控体系建设、做好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等建议。“一府两院”高度重视常委会的审议意见,出台了“常州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和谐安民工程”建设正扎实推进。针对人民调解工作中存在的组织网络、保障机制还不适应等问题,要求各级政府进一步重视和研究解决人民调解工作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努力构建和完善以人民调解为基础的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去年共收到人民群众来信278件,接待群众来访230批736人次,通过督促办理和反馈,为保障群众合法权益、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发挥了应有作用。 把发挥代表主体作用作为重要基础工作 常委会始终坚持依靠代表开展工作,支持代表依法履职,探索改进代表活动方式,拓展代表活动的广度和深度,代表主体作用得到了进一步发挥。去年5月,市委统一部署了全市“双百双千”行动。常委会积极响应号召,组织百名担任领导职务的在常全国、省人大代表和市、辖市区人大代表参与行动,以四级代表联合编组方式,从6月份开始每月集中一次,到原选区或选举单位以及工作单位所在地的镇、街道的村和社区,开展调查研究,听取群众意见,慰问贫困家庭,协调解决实际问题。代表们共联系人民群众1400余人,听取和收集意见、建议500条,帮助基层解决实际问题370个,代表个人捐助和自筹资金30余万元,慰问271户贫困家庭,取得了明显成效。 常委会加强与代表的联系,高度重视对代表议案、建议的督办落实。常委会坚持主任接待日制度和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制度。全年开展了10次主任接待日活动,邀请40名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组织24名代表列席市政府常务会议,组织200多名代表列席市级机关有关部委办局的党委(党组)民主生活会、评议会,组织近百名代表参加常委会的视察、调研、执法检查和建议督办等活动。代表提出的261件议案、建议,全部按时办理并答复代表,代表对办理答复满意率和基本满意率达99.6%。在此同时,常委会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对“关于整顿规范住宅小区停车秩序并解决小区停车困难问题的建议”、“关于加大中小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帮助企业度过难关的建议”、“关于保护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等10件代表建议进行重点督办,并首次将督办结果通过《常州日报》向社会公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