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8月22日出版的《环球时报》报道,“武器、石油、肮脏的交易———中国在非洲对西方构成威胁”、“中国对东非的饥饿有责任”……近年来,西方频频对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政策发出刺耳批评。德国主流媒体《时代》周报20日以“对中国援助非洲的批评太夸张”为题发表了德国和美国3名全球发展援助领域知名学者的文章。他们认为,西方的一些批评是歪曲事实,“西方关于中国发展援助政策的舆论,在三个方面错上加错:即援助的规模、原材料的作用以及对执政和人权的影响”。
这3名学者是德国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的菲利普·鲍恩噶特纳、德国发展政策研究所的阿莱克勒·贝格尔以及华盛顿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的黛博拉·布劳提根。他们在文章中写道,中国对非援助规模远低于西方的想象。2009年中国对非援助大约16亿美元,低于传统的西方大国,包括德国。2009年,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为300亿美元。 他们认为,尽管除上述援助外,中国对非洲国家还有其他的政府贷款,但中国的这些支持,可以保证非洲的资金流动。上述数字仍难作为中国在非洲“威胁西方”的证明。相反,中国在全球的参与受到欢迎,尤其是目前西方陷入财政困境的情况下。 文章还称,西方指责中国的发展援助政策是基于“饥饿的原材料需求”。对此,3名学者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仔细观察就能发现,中国的发展援助是相当均匀地分布在整个非洲大陆。事实上,中国的参与补充了西方的援助不足,因为西方往往忽视非洲的基础设施和小规模农业部门。中国公司积极地参与一些部门,例如在建造业、制造业和电信业,填补了当地的空白。 3名学者认为,西方媒体经常报道说,中国断送了西方通过发展政策在非洲促进善政和人权的努力。但实际上,北京投票赞成制裁利比亚、敦促苏丹允许联合国和非盟的联合维和部队前往达尔富尔、敦促穆加贝与津巴布韦反对派组成联合政府等。卡扎菲统治下的利比亚没有得到中国的发展援助,苏丹和津巴布韦得到的很少。虽然国际社会没有禁止中国企业和银行与这3个“弃儿”保持业务关系,但总体上没有证据表明北京在非洲更喜欢与独裁和糟糕的政权合作。相反,中国在非洲最重要伙伴中也有稳定的民主制国家,比如南非、加纳和毛里求斯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