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10月26日欧盟二次峰会上公布,德法主要分歧在如何放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的规模
(记者 王莉) 德国和法国暂时看来难以弥合的分歧使得全面救助方案的达成时间被拖延。 10月20日,德国和法国发表联合声明称,原定于10月23日(本周日)召开的欧盟峰会照常举行。但此前期冀本次峰会对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全面救助计划,则不会出台。 这一计划被推迟到最早于10月26日召开的欧盟二次峰会上公布。 “政治家们一直在试图解决这场危机,但努力程度在松懈。”德国央行执行委员会委员多姆布莱特(Andreas Dombret)周四在柏林表示。 10月19日晚间,德国、法国以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欧盟等主要领导人,在法兰克福召开紧急会议。但超过两小时的会议伴随着各领导人先后离开而无疾而终,未达成任何共识。 由于没有形成一致意见,德国总理默克尔取消了原定于10月21日在柏林国会上就救助方案发表的讲话。 德法两国的主要分歧在于,运用何种方式放大欧洲金融稳定基金(EFSF)的规模。 德国和法国的金融机构提出了截然不同的方案。欧洲最大的保险公司安联集团和德意志银行建议,将EFSF转化成债券保险机构。根据他们的提案,如果西班牙、意大利破产,EFSF将补偿最初的20%—25%的损失。若情况更为糟糕的希腊、爱尔兰、葡萄牙破产,则EFSF将补偿40%的损失。 法国则希望将EFSF转型为银行来操作。法国巴黎银行拟定的草案建议,EFSF发行意大利、西班牙国债的信用违约掉期(CDS)。这一CDS能够在意大利、西班牙不能偿还主权债务而申请破产时,对投资者实行保护。 法国财长巴洛因(Fran?ois Baroin)10月19日对媒体表示,EFSF转型为银行来操作,是最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 法国巴黎银行人士则认为,德国的方案可能造成意大利、西班牙国债收益率上升。而巴黎银行的方案,即可打击投机,又可提供流动性。“CDS交易量明显低于债券市场。可以用相对少的资金调整债券收益率。” 而在救助基金方案细节问题上,如银行的核心资本金究竟应该提到多高,以及这些资金从何处来也没有共识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