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外资造林助力生态中原“绿色增长”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2-09-25 10:57:26 标签:
 

 

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林业责无旁贷。实现中原经济区“两不牺牲”,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林业重任在肩。紧抓“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林业外资合作,一个日益“国际化”的绿色中原,正缓缓舒展开她美轮美奂的生态“芳容”

 

中国园林网9月25日消息:建设绿色中原、生态中原,林业责无旁贷。实现中原经济区“两不牺牲”,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林业重任在肩。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当中原儿女饱蘸丹青笔墨,在层峦叠嶂的山峰尽情挥洒绿意,在奔涌流淌的大川河渠浣碧凝翠,中原林业勇立对外开放“潮头”,以大开放,大视野,大思路,大手笔,成功引入外资“活水”,优化了“土生土长”的造林方式,为秀美山川增色注入强劲的技术创新动力,融入先进的经营管理活力,农民“绿色收入”在增加,中原“绿色增长”在加速。

眼光有多远,襟怀就有多宽广;舞台有多大,风景就有多靓丽。紧抓“打造对外开放高地、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战略机遇,进一步深化林业外资合作,一个日益“国际化”的绿色中原,正缓缓舒展开她美轮美奂的生态“芳容”。

“绿色增长”呼唤造林“国际化”

单纯的GDP增加不等于社会进步,绿色增长,你贡献了吗?

当下,生态环境正逐渐替代物质生活,成为衡量人们幸福的重要标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和重点合作领域,也日益向绿色经济转变。绿色增长,已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

在此背景下,由于发达的林业可以为实现绿色增长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绿色能源,因此,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各国政府庄严的政治承诺。

2011年9月,在北京举办的亚太经合组织林业部长级会议上,国家主席胡锦涛发表了《加强区域合作 实现绿色增长》的讲话,强调了林业国际合作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加强林业合作的意见。

“生态文明是中原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在开放型林业的大势所趋下,以领导方式转变促林业发展方式转变,扩大林业对外开放,以外资造林项目为抓手,带动全省造林绿化与国际"接轨",进而提升林业发展质量效益,显得尤为迫切。”省林业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刘有富说,发展绿色经济、实现绿色增长是中原经济区“两不三新”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应对林业碳汇、低碳经济、气候变化、生物质能源、清洁发展机制、森林认证等国际林业热点问题,推动林业发展“国际化”,我省一直在行动。

多项创新“优化”传统造林模式

长期以来,以“政府花钱买苗木,群众集体植树,林场职工管护”为主要模式,我国“土生土长”的植树造林运行方式较为粗放,一些地方“年年植树不见林”。

相较而言,外资造林标准高、程序性强、管理严格、成效突出。

如何保证高质量、高标准完成林业外资项目,并通过外资造林“窗口”树立起“河南品牌”,吸引更多项目落户中原?近年来,我省林业部门进行了有益探索,实现了多项创新。

项目造林“合同制”,让每个造林实体都成为法人。在外资造林项目中,通过层层签订转贷协议和贷款合同,把群众参与外资项目的“责、权、利”固定下来,解决了群众最关心的债务、林地使用权、收益分配等问题,激发了群众造林护林的积极性,保证了项目建设的成效。项目完成后,按照“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结合农民意愿,实行分户经营、股份经营或集体经营,保障了农民的权益。

资金管理“报账制”,让每个造林环节都遵章而行。外资造林项目均制定了科学详尽的目标计划,凡是无造林设计、造林成活率不达标、不符合造林标准要求的,一律不验收、不报账、不拨款。在资金管理上,坚持“投入有偿制、支付报账制、使用专项制”,资金投入同造林成效直接挂钩,改变了过去造多造少、造好造坏、活与不活差别不大的粗放管理方式,有效避免了资金投入风险,比较效益提升。

经营模式“多样化”,让每个项目区效益最大化。各级外资造林项目办将项目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高标准完成570万亩用材林、109万亩干鲜果经济林建设的基础上,积极发展社会林业、混农林业、立体林业等现代林业模式,土地利用率和生产力明显提高,实现生态和经济“双赢”。

造林技术“高规格”,让每个项目迸发强劲生产力。各项目县推行“定点供种、定点育苗、定向供苗”的育苗办法,用材林蓄积生长量提高了30%—150%。结合外资项目,开展了上百项科学实验研究,营造了近万亩实验林和十多万亩的示范林,取得了十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推广了40多项科学技术,各级培训达93.7万人次,为项目管理人员和农户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外资造林"优化"了"土生土长"的造林模式,国际化新鲜血液的注入,必定会为转变林业发展方式、加快林业生态建设、实现绿色增长赋予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有关专家如是评价。

外资“活水”增绿中原679万亩

“原来经常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自从搞了项目林,这种情况少多了!”信阳市平桥区邢集镇高堰村老虎洞林场的一位林农说。

他所说的项目林,是世行贷款“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该项目在平桥区沿淮河岸边营造项目林1.5万亩,不但帮助抵御了汛期河水的强烈冲击,而且使进入淮河信阳段的泥沙量比项目实施前年均减少57%,水土流失量普遍下降30%以上。

这,只是全省外资造林生态成就的一个缩影。

省林业厅项目办主任冯慰冬介绍,1990年我省林业对外开放以来,先后组织实施了世界银行贷款“国家造林项目”、“森林资源发展和保护项目”、“贫困地区林业发展项目”、“林业持续发展项目”,亚洲银行贷款“豫西农业综合开发林果业项目”,日本政府贷款“河南省造林项目”,中德财政合作“河南省农户林业发展项目”和日本援助的小渊基金项目等10个大型林业外资项目,涉及全省18个省辖市的100多个县(市、区、场),协议资金达21.07亿元,其中外资12.16亿元,共完成造林679万亩,使项目区森林覆盖率平均提高了1.8个百分点。

如今,枝繁叶茂的项目林生态效益初现。监测显示,项目林每年可固碳约170万吨,提供氧气约390万吨,在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庇护农田、净化大气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