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像一部不愿刹车的高速跑车,不断攀上制高点。在中国gdp持续增长的激励下,摩根大通的中国首席经济学家由此将2007年中国gdp增长的预期比率从9.5%调高至10.0%;瑞士信贷亚洲首席 中国容易被美国“传染” 不过,关注中国经济的美国学者们担忧“高速经济快车”如何才能长久地急驰下去。正如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 与中国经济相比,美国经济2006年gdp增长仅为3.4%,但在发达国家中却已是翘楚,尽管它无法彻底摆脱经济硬着陆的危险。美联储至今仍在为通货膨胀压力过大而伤神。受访的经济学家们一致认为:中美密切的经济依存度会让中国很容易感染上美国可能遭遇的经济寒流。 “中美经济依存正日益紧密。中国对美元债务的购买有助于美国维持汇率和价格稳定,同时中国则依赖对美国的大量出口发展经济。如果美国经济硬着陆,势必会伤害到中国的出口和经济增长,而其严重程度还需仔细分析。”乔治·华盛顿大学国际商业 出口盈余撑起高速gdp 以gdp为参数,斯宾塞将经济高速增长的国家定位在gdp年增长率超过7%,而其持久性意味着25年以上。按这个标准 曾任世界银行驻中国首席代表的经济学家鲍泰利对2006年中国gdp10.7%的增长率显得泰然处之。他将这归功于中国出口盈余的强劲走势:“这一部分在中国gdp中所占比例甚至高出了美国贸易赤字在其gdp所占的分量。”同时,中国国内消费占gdp的比重呈现出走软的 除了外贸盈余,美国匹兹堡大学经济系教授托马斯·罗斯基在分析中国gdp的内部组成时认为:推动中国经济如此快速发展的主动力很明显是在中国投资的巨大增长,它占到中国gdp总量的24%。这一强大动力主要来源于中国的国内投资,包括住房、零售业消费和基础建设发展。 “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看到中国经济有什么泡沫能在今后几年羁绊经济发展的脚步。”曾著有《中国的崛起》一书的威廉·欧尔霍特说。 大量涌入市场的投资,很多是冲着2008奥运的相关工程和商机而来,这让中国国内一些经济学家担忧:一旦轰轰烈烈的 “如果中国能成功地将过多的外部盈余转化为国内的消费需求,gdp增长本可以走得更好,而2008年这个经济转折点自然也能平安度过,”鲍泰利说。 杨家文对此同样乐观:“我相信中国经济在 然而,美国著名智库兰德公司亚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欧尔霍特也警告说,2003~2004年中国的银行借贷出现某种形式的爆炸,这将不可避免地导致今后几年中国要承受更多的呆账问题。即使是世界上效率最高的银行也不会进一步放松银根,以避免更多的麻烦。中国的银行改革已经有很大的进步,但仍然发放人为决定的低息贷款,信用管理不善,就好像每年把几百亿元钱扔到大海中去了。这是中国经济目前最大的问题。 谈到这一点,罗斯基对《华盛顿观察》周刊坦言,中国经济有结构上的问题。例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涌入城市,造成了巨大的就业问题。虽然中国政府一直在想办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然而,金融体系的不完善造成了一个景象:能贷到款创业的人并不能为国家创造多少就业机会,而手中持有能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企划书的人却很难从银行贷到 “长期来看,中国gdp一直保持9%,甚至更高的水平,并不是好事。在下一个十年或更长的时间段里,中国经济会放缓。”罗斯基说,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很多措施,如出台公司法,鼓励私企发展,但以经济发展的需求观之,步伐仍是慢了些。解决经济的结构性问题需要更积极地允许外国投资者到中国做生意、办企业,尤其是金融部门要逐渐放开,用外来的力量刺激内在问题的改善。中国经济需要的是质量更高的投资和更实惠的就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