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4:56:12 标签:

【西班牙《起义报》12月11日文章】题:中国已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经济“火车头”?(作者 安东尼奥·加西亚·辛德)

近10年来中国经济的发展成果令人印象深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2007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为11.3%。尽管如此,中国经济是否有能力取代美国和欧盟而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这一点还是令人怀疑。

中国经济的主要特点是出口型经济。IMF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的出口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5%以上。从1992年至今,中国经济的主要动力一直是大量的外国投资。受到较低的工资水平和工业用能源价格的吸引,许多跨国企业纷纷将生产转移至中国。

将生产转移到中国这样的劳动力成本低廉的国家,会对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立竿见影的好处。但不要忘记,在中国增加投资的另一面意味着在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关闭工业生产设施。因此,从全球角度看,中国经济的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算作生产能力的转移。其自然结果是,欧美企业工资水平的相应降低给其国内需求增长造成负面影响,很有可能让牛产过剩的危机重新出现。

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带来的主要风险便是欧美经济的倒退,这一倒退由不动产部门引发,而次贷危饥只是冰山一角,它将在短期内给出口带来影响,在长期内使流向中国的、推动该国经济发展的外国资本减少。

中国经济失衡的程度之深,已经达到了一旦增速放缓就会造成严重威胁的地步。主要的失衡表现在巨额贸易顺差上。第二个失衡在于通货嘭胀。

专家们开出了合适的处方,即刺激中国国内市场的增长,使之逐渐取代出口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

诚然,中国经济的迅猛增长已经造就了一小部分具备一定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但是,中国的国内消费总量非常有限。美国的国内消费占到GDP的70%,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36%。

但是,真正有意义的并非这些关于国内消费的静态数据,而是中国近15年来显现在GDP分配上的一种趋势。《经济学家》周刊指出,中国的工资占GDP的比例已从1992年的54%下降到2005年41%,2006年这一比例甚至下降至40%。作为参照,美国的工资占GDP的比例为56%。由此看出,中国的国内消费水平呈系统性下滑态势。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