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连续5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中国经济2008年很可能大幅回落至一位数。世界银行昨天发布最新《中国经济季报》预测,2008年中国gdp增速为9.6%,大大低于其去年9月预测的10.8%。值得注意的是,世行的这一预测也成为目前市场最“空”的主流预测,大部分权威机构认为中国经济今年仍可以维持在10%以上。 6年来首次低于10% “相比2007年早期创纪录的高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速已开始缓慢下降。”世行认为,去年第4季度增速放缓是由于外部需求下降所导致的净出口贡献率下降的结果。 《中国经济季报》称,全球经济前景出现弱化并存在着不确定性,但是2008年中国经济仍会保持强劲增长,并且有条件在必要时刺激需求。世界银行中国局局长杜大伟说:“尽管全球经济的放缓会影响中国的出口以及贸易部门的投资,但国内需求应会保持旺盛势头,而全球经济的温和放缓会有助于经济实现重新平衡。” 世行认为,如果出现更为显著的全球经济减缓,中国可以在强健的宏观经济态势下,通过放松财政政策和(或)信贷控制来刺激需求。 世行本次对2008年中国经济增速9.6%的预测也创下了迄今为止各大权威机构的预测新低。此前,高盛将增速预测从10.3%进一步下调至10%,中国国际金融公司从11%下调至10.5%,摩根大通调低至10.5%,摩根士丹利也调低至10%。但各大机构仅有雷曼兄弟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今年将六年来首次低于10%,达到9.8%。 热钱掣肘再次加息 “尽管12月通胀率升至6.5%,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明显迹象表示已出现总需求过剩或食品价格上涨引发全面通货膨胀。”报告的主要作者、世行高级经济学家高路易指出。 然而,高路易认为,出于对通胀的担心,政府仍会采取相对紧缩的货币政策。同时监管层担心吸引利率敏感度高的资本流入,会制约对利率的调整。因此,在预期大额外贸盈余持续存在的情况下,货币政策将会继续依靠信贷控制和流动性管理。 《季报》指出,宏观经济政策需要解决通货膨胀和持续存在的外部盈余问题。2008年总体的价格压力应会有所缓解,因为食品价格上涨背后的一些因素会逐渐减弱。但是风险依然存在,包括来自国际食品价格的风险和工资成本的压力,因此通胀不太可能很快降至较低水平。 去年年底,世行将中国基于购买力平价(ppp)的gdp由8.8万亿美元(占世界gdp的15%)下调至5.3万亿美元。但世行此次指出,这并不会改变对中国经济增长和减贫成就的判断。新的估计对中国的价格水平进行了较大幅度的向上修订,因而下调了按照购买力计算的中国的经济规模。来源:东方早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