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中信泰富巨亏事件再升级中国首富荣智健辞职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12 16:14:24 标签:

    中信泰富外汇巨亏事件继续升级。公司8日宣布,荣智健、范鸿龄分别辞去公司主席、总经理职务,原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将接任上述两人职位。

    在辞职函中,荣智健承认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4月3日要求公司提供资料配合调查的事实在社会上产生很大影响,此时退位让贤于公司有利。范鸿龄也在请辞信中,感谢荣的知遇之恩,并表示荣辞职之时亦是他请辞之机。

    公告还显示,新任主席兼总经理常振明在上任后除每年按照任期比例获得十五万港元的董事袍金外不会再收取任何薪水,常振明于2006年8月起担任中信泰富非执行董事至今,之前最高职位为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中信泰富外汇事件始于去年10月,当时公司披露,公司两位管理人士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进行外汇交易并招致数十亿美元损失。后来有信息显示,中信泰富董事会在披露前6周即已发现了这些交易,此后中信泰富因涉嫌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遭受外界的猛烈批评,矛头直指包括荣智健在内的管理层。

    中信泰富外汇巨亏引发人事大地震

    4月8日,中信泰富位于香港金钟中信大厦的总部楼前,大批媒体记者从早上9点多就在守候。此前有消息传,中信泰富将召开特别董事会,讨论人事变动,荣智健将因外汇巨亏事件负责并将辞职。


 


    图为新任主席兼总经理常振明(中)乘专车驶入中信大厦本报记者蒋家华摄


    包括中国证券报在内的众多记者一直等到下午17点,仍未看到已进入中信大厦参加特别股东大会的中信集团董事长孔丹、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以及事件的主角荣智健现身。

    直到当日下午17时30分,中信泰富正式对外发布公告称,公司主席荣智健、总经理范鸿龄辞职,即日生效,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主席和总经理一职。

    荣智健:

    退位让贤对公司有利


    在公司发布的公告中,荣智健在辞职信中写道:“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3日发布搜查令,要求公司及其董事提供资料,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面对这个现实,相信退位让贤对公司最为有利。”

    与此同时,公司总经理范鸿龄也申请辞职,在辞职信中,他饱含深情地表示,对荣智健辞去主席一职表示遗憾,并称能与荣合作超过20年感到荣幸。他还称:“荣先生能给我机会参与创立中信泰富集团铭感于心,他请辞之时亦是我辞任之机。”

    事实上,对于荣智健的辞职,从爆出外汇巨亏之后就有消息传出,不过,其本人在不久前召开的2008年业绩发布会上表示,没有退休的计划,但是否留任将听从董事会的安排。

    外界认为,导致其加速辞职的事件是3日香港商业罪案调查科突袭中信泰富办公室,怀疑公司董事存在虚假陈述和串谋欺诈,要求提供资料,而荣智健本人亦可能牵涉其中,因此荣可能并非自己主动请辞,更多的来自北京中信集团的压力。

    公司公告对荣、范二人表达了谢意和高度赞扬,称他们为公司早年奠下基石,在多年间,公司旗下的业务显著扩充,在实践公司的策略性目标上建立成就,及他们的营商经验及视野为董事会提供真知灼见。

    常振明:

    新任主席力挽狂澜?

    对于此次接任荣智健、范鸿龄而身兼两职的常振明,公告称,其目前为中信集团公司副董事长及总经理、中信银行副董事长及非执行董事,及中信国际金融副董事长。

    事实上,关于常振明与中信泰富的渊源要追溯到2000年,当时他担任公司的执行董事,直到2005年。2006年7月,时任建行行长的常振明又回到中信集团任副董事长。当时,有媒体称,常振明此番受中央委派,将率总资产8000亿元的中信集团海外上市。并认为深谙海外资本市场规则的他,非常有可能利用中信泰富这个现成的平台,以吸收合并模式渐次装入中信集团资产。

    历史总是有些惊人的巧合,常振明虽然最终没有利用中信泰富这个平台,将中信集团资产注入。但刚刚新任主席和总经理的他是否力挽狂澜,将中信泰富带出低谷呢?

    “没有退路,只能成功,而且必须把中信泰富做好,这是中信集团的要求。”常振明8日晚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他认为这不仅因为中信泰富的成败牵涉到众多的员工,也事关股东的利益。他还批评了中信泰富在外汇事件当中的麻痹大意,并表示“这样的事情今后将不会再发生”。

    祸起澳洲外汇投资

    事实上,中信泰富炒汇巨亏需追溯到2007年,当时中信泰富为其在澳大利亚的铁矿石项目与包括渣打银行、花旗银行等在内的13家银行,共签下了24款外汇累计期权合约,但2008年澳元大跌60%以上,使得中信泰富陷入巨额亏损。

    2008年10月20日,中信泰富发布公告称,因炒外汇巨额亏损,公司产生147亿港元的亏损。同时,主席荣智健对外表态称公司外汇合约产生的巨额亏损他“事前毫不知情”。受此影响,中信泰富在香港股价当日暴跌55.1%,市值缩至144亿港元,创1990年来最大单日跌幅。随后,荣智健的麻烦接踵而至。当时市场一度传出该集团在购汇合约操作中存在违规行为的消息,香港警方和香港证监会等监管部门也陆续对此展开调查。

    随后,母公司中信集团出手为荣智健解燃眉之急。2008年12月,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注资15亿美元。中信泰富炒汇丑闻告一段落。据中信泰富公布的2008年业绩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中信泰富外汇合同所导致的变现市场公允值税后亏损金额为146.32亿港元,受此拖累,中信泰富去年净亏损126.6亿港元,也做出不派末期股息和花红的决定。

    然而,中信泰富炒汇巨亏事件并未就此平息。4月3日,香港警方紧急要求中信泰富提供炒汇事件的详细资料,搜查中信泰富总部。同时,中信泰富也发布公告称,香港警务处商业罪案调查科在当天根据一项搜查令,要求中信泰富及其董事就2007年和2008年签订的外汇合约,以及从2007年7月1日至2009年3月16日期间发布的公告提供详细资料,以调查中信泰富是否存在“公司董事做出虚假陈述”,或者“串谋欺诈”的违规行为。 
    


    一言难尽荣智健 


    荣智健因外汇巨亏事件黯然辞职。



    历经商海沉浮的荣智健可能没有预料到,2009年的4月8日,一个中国人看来非常吉祥的日子,却可能成为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他最终没能以“光荣退休”之名结束自己半世纪的商海生涯,“退位让贤”的辞职信里多少包含着无奈,而更无奈的可能是,面对仍还处在漩涡当中、没有完全了结的中信泰富,他不知道还能够为它做些什么?

    是的,这个结果不是他想要的。因为,过了65岁的退休年龄后,光荣退休还是继续发挥余热?这个问题,曾无数次摆在荣智健的面前,但是他最终还是选择发挥余热。对于这个选择,有人用动情而且诗意的语言这样描述:“他应当不是眷恋这个位置,而是搁置不下一个跨国财团的兴衰与一位华人企业家的挫败伤感。那标志性的满头白发,透视出了近半个世纪的商海浮影,荣与辱,即在转瞬之间。”

    但是,目前,容不得有自己的选择了,北京大股东中信集团在作出选择,公司董事会在作出选择,外界的各种评论和言说也在作出选择。

    也许,人们关注荣智健远远超过了关注中信泰富,这位红色资本家的后代,这位中国的首富、福布斯连续的上榜富翁一直被神圣的光环缠绕,引人去探寻,但又始终无法走近。

    对于“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儿子”的身份,荣智健面对媒体一次又一次这样回答:“对于个人来说,我是没有想靠父亲来做些什么,靠别人的名望来做事,长不了,也许一时一事可以,但并不能解决自己的根本问题。”但是,尽管他这样说,但是红色资本家后代的影子始终抹不去。

    而对于其在香港构建的荣智健时代,更是让其大红大紫。荣智健在香港的商海沉浮脉络大概是这样的:1987年2月,中信香港改组,荣智健任中信香港副董事长兼董事总经理。他向北京中信提出的要求只有两个:人事和经营决策权。

    而后他将目标定位收购国泰航空,他顶住不同意见,亲赴北京向父亲交了“军令状”,从而获得了8亿元资金。最终购得国泰航空12.5%的股权,成为第三大股东。1989年6月5日,香港恒生指数狂跌21.57%,荣智健抓住机遇斥资103亿港元购得20%股份,成为了第二大股东。不过,这一次的“便宜行事”,越过了不少审批环节,最终得到政府高层的支持才算没有酿成事端。

    而荣智健事业的大发展还是成立中信泰富,在荣毅仁的老朋友、时任中信董事的李嘉诚指导下,荣智健选定了泰富发展。1990年1月,中信香港向泰富全体股东发出收购要约。经过一系列运营,中信香港如愿成为泰富第一大股东,拥有49%股权。荣智健成为“中信泰富”的董事局主席。

    中信泰富平台甫一完成,另一个蛇吞象的惊人之举就启动了。李嘉诚再次发威,联合郑裕彤、郭鹤年,以中信泰富为核心组建财团——greatstyle,以69.4亿港元购得恒昌97.12%的股权。其中中信泰富占36%,荣智健个人另外认购了6%(代价为4.2亿港元)。    

    两轮资本运作下来,中信泰富市值暴涨10倍,达87亿港元,从蚊子变身为大象,并于1992年成为恒生指数33只成份股之一。

    而在个人生活方面,有港人这样描述,荣智健来港,最特别之处,是行事作风完全是资本家的方式,他养马、打高球、飞车等,而这成功令香港人对中资企业的观感改变。
    
    常振明其

    常振明,男,1956年生,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并于纽约保险学院取得mba学历,高级经济师。1983年7月进入中信工作,此后历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中信公司常务董事兼副总经理、中信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总裁、中信嘉华银行有限公司行政总裁和中信信托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4年,在建行股改关键时期任建行行长,带领建行完成财务重组、股份制改造及海外上市等阶段性目标。

    其中,常振明被业界所津津乐道的是在中信嘉华银行危机中的突围。2000年,中信集团嘉华银行有限公司原董事长金德琴因贪污受贿、挪用巨额公款,被判处无期徒刑,中信嘉华银行濒于破产。在这个危急的关口,中信集团派常振明担任嘉华总裁。上任后,常振明大刀阔斧进行改革,斥资42亿收购华人银行,扩大中信嘉华规模和业务。到2002年上半年中信嘉华净利增长22.6%。

    另外常振明还是围棋界数得着的职业七段高手,高超的棋艺为常振明的金融人生添了不少传奇色彩。实际上,他的人生观以及企业管理理念,无处不见围棋艺术、围棋文化、围棋智慧打下的深深烙印。   

    常振明的棋艺究竟有多高呢?早在15岁时,他就已经是北京棋类专业队队员。1979年,常振明在第一届"新体育杯"围棋赛中,位居第三,冠军是聂卫平、亚军是陈祖德,此二人后来均成为中国围棋界的元老人物,聂卫平是众所周知的"棋圣",而陈祖德曾任中国棋院院长。1983年进入中信集团工作的常振明,屡屡作为领队教练,率中信大三元围棋队参赛,取得不俗战绩。

    主要经历

    ●1956年出生,北京人

    ●1983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美国纽约保险学院工商管理专业毕业

    ●1983年7月,到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工作,任银行部资金处副经理

    ●1987年,任中信实业银行资金部副经理

    ●1992年,任中信实业银行行长助理

    ●1993年,任中信实业银行副行长

    ●1994年,任中信公司协理,中信证券公司董事长

    ●1995年,任中信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中信证券公司董事长

    ●2002年,任中国中信集团公司常务董事、副总经理

    ●2004年,任中国建设银行行长

    ●2006年7月,向建行董事会提出辞呈,重返中信集团

    ●2006年10月,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常振明被正式委任为中信国金副董事长兼总经理
    


    中信泰富外汇巨亏事件大事记
 


    图为中信泰富位于香港总部的中信大厦。本报记者蒋家华/摄



    2008年9月12日,中信泰富刊发的股东通告函声称,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概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

    2008年10月20日香港恒指成份股中信泰富突然惊曝,因投资杠杆式外汇产品巨亏155亿港元!其中包括约8.07亿港元的已实现亏损和147亿港元的估计亏损,而且亏损有可能继续扩大。中信泰富两名高层即时辞职,包括集团财务董事张立宪和集团财务总监周至贤。莫伟龙获任集团财务董事,负责集团财务及内部监控。

    2008年10月21日中信泰富股价开盘即暴跌38%,盘中更一度跌至6.47港元,跌幅超过55.4%,当日收报于6.52港元,跌幅达55.1%,远远超过业界预计的20%左右跌幅。

    香港独立股评人david webb撰文质疑,中信泰富在9月7日发现违规炒汇后未有及时披露,又质疑荣智健的女儿是否为此负责。

    2008年10月22日香港证监会确认,已经对中信泰富的业务展开调查,由于中信泰富的股价在两天内已经跌了近80%,联交所公布的公告显示,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及母公司中信集团,于场内分别增持100万股及200万股,来维持股价稳定。

    2008年11月香港中信泰富在炒外汇衍生工具录得巨额亏损后,终于获母公司北京中信集团出手相助。中信集团向中信泰富授出116亿港元的备用信贷、认购中信泰富发行的可换股债券,以及承担中信泰富在外汇累计期权合约的损失。

    2009年3月26日中信泰富公布08年全年业绩,大亏126.62亿港元,董事会主席荣智健强调集团财政状况仍稳健,暂时无供股需要。当日主席荣智健在业绩发布会上称,暂时无退休计划。

    2009年4月3日中信泰富继早前被香港证监会调查后,3日再度接受警方调查。警方商业罪案调查科前往中信泰富总部调查,在逗留一小时之后运走大批文件。

    2009年4月8日中信泰富在港交所网站发布公告称,荣智健卸任中信泰富主席,北京中信集团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常振明接任。

(责任编辑:关婧)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