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3月新增信贷传闻超过预期高速增长无法持续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12 16:14:44 标签:
    近期,对3月份新增信贷传闻较盛,之前为1.3万亿,最新则高达1.87万亿,若以此计算1季度新增信贷将超过4万亿,对应的广义货币供应量增速将达到24%左右。

    从数据传闻中可以判断的是,3月份信贷以及货币供应量继续高速增长,且超过市场预期。反映出银行争夺优质项目资源,逆势扩张的需求强烈,也体现出中央政府经济刺激政策效果正在逐步显现。我们认为信贷高速扩张容易引发更多矛盾和系统性风险,后续几个季度无法持续。全年新增贷款乐观估计为8万亿,谨慎估计在7万亿左右。监管机构后续对贷款控制将体现在结构管理及调节投放节奏。

    信贷高速增长无法持续

    信贷高速增长无法持续。其一,监管层有可能会进行适当调控。目前央行的政策思路为:“认真执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保持银行体系有充足的流动性,促进货币信贷合理平稳增长”,“争取广义货币供应量M2增长17%左右”。今年“两会”上提出的今年新增贷款目标为“不低于5万亿”。而从目前来看,1季度新增贷款可能超过4万亿,达到最低信贷目标的80%;在信贷高速扩张的刺激下,1季度货币供应量同比增速可能达到24%左右。可见,从新增贷款规模以及货币供应量增速上来看,目前都出现过快增长的迹象,监管层有可能会对此进行必要调整。

    其二,信贷过快增长暴露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第一,贷款集中度过高。根据银行业协会最新披露的数据,19家主要银行5000万以上客户贷款集中度占比为60%左右,而这个比率超过50%就意味着进入风险区。此外,银行业协会还披露了目前存在一些单一客户以及集团客户贷款超标的情况。这些都说明目前银行在进行贷款投放时,行为趋同,过于集中于一些大型企业、优质企业。第二,投放结构不合理。前期贷款项目主要流入国有大型企业,而这些企业往往不缺资金,真正需要资金的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仍未有效解决。而且,贷款资金投向主要为铁路、公路、基建等项目,其周期相对较长,而且相关产业较少,对刺激私人投资以及居民消费效果不明显。第三,信贷资金流入实体经济依然存疑。前两个月,票据融资比例一直居高不下,分别占新增贷款比例的38.5%和45.5%,预计3月票据融资占比也将维持在40%左右,三个月合计将达到1.6万亿。这部分信贷资金究竟是否流入实体经济,或者有多少流入股市,有多少作为套利资金在银行间流转,是监管层目前所担心的问题之一。第四,信贷坏账率可能上升。新增信贷过快增长,而且投向过于集中,多为周期长、产出效益低的铁路、公路、基建等项目。银行在追求放贷规模、速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对信贷投放的合理性欠考虑,造成未来坏账率上升的隐患。

    其三,银行自发调节。银行今年计划额度剩余空间不多,在风险承受意愿不强的前提下,不会无限制地进行信贷扩张。银行每年的计划信贷额度应该与央行货币政策以及政府信贷目标相适应,因此不会出现较大偏离。而且目前宏观经济形势虽然出现好转迹象,但仍不明朗,在风险承受意愿不强的前提下,银行业不会无限制地大规模放贷。

    结构优化势在必行

    银行后续工作重点将在优化信贷结构方面,主要表现为:其一,票据融资占比将逐步下降,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占比相应将逐步上升。由于票据融资期限较短,一般为3-6个月,从去年年底至今的约2万亿票据融资将在剩余3个季度逐步到期,而随着经济形势逐步明朗,部分票据融资将会转向收益更高的中长期贷款项目。另外,我们认为未来还有降息的可能,这会直接压缩票据融资套利空间,减少票据融资“水分”。

    其二,消费类贷款上升。实际上,中央政府的4万亿投安排及一季度将近4万亿的新增贷款扩张绝大部分流入了基础类项目,其直接作用效果主要体现在:消化部分行业库存(如钢铁石化等)及刺激相关的制造行业增加供给,消费类信贷增长反而缓慢,2月消费性贷款同比增速为13.1%,远低于去年2月的33.5%,因此总需求和总供给依然还未匹配。如果消费不激活,经济复苏态势就无法巩固,因此,我们认为消费类贷款占比有望在后续三个季度被提升。
(责任编辑:关婧)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