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物价大幅下行压力减小货币政策继续保持真空状态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12 16:19:07 标签:

    国家统计局11日公布,4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5%,降幅比上月扩大0.3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同比负增长。专家认为,食品价格回落和翘尾因素影响是cpi降幅扩大的主要原因,物价大幅下行的压力正在缩小,但短期内通缩压力仍大于通胀。


    食品价格继续回落

    数据显示,4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下降1.3%,非食品价格下降1.5%。但从环比来看,食品价格下降0.8%,非食品价格环比降幅并不明显。翘尾因素方面,由于去年4月cpi涨幅反弹至8.5%,带动本月翘尾因素的负拉动达到1.9%。但未来两月翘尾因素对cpi的负拉动分别为1.5%和1.3%,影响逐步缩小。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认为,4月份食品价格环比回落的主要原因是猪肉价格走低。如果扣除猪肉价格,4月其它食品价格则小幅环比回升。预计未来猪肉价格还有一定下跌空间,其它食品价格可能轻微上涨。

    但是,渤海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猪肉价格目前已经超跌,未来将逐步企稳回升,带动cpi降幅逐步缩窄。

    东方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高义认为,经测算4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回升0.1%,其重要原因是国家发改委在3月25日上调了成品油价格,对4月份的非食品价格产生显著影响。而高善文则认为,4月份非食品价格环比止跌回升,一方面是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以及房地产市场回暖的影响,另一方面不能忽视季节性因素影响,不能轻言非食品价格已进入回升通道。

    央行发布的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的价格下行压力主要来自国际市场价格下行压力的传导以及国内物价下行预期的存在。分析人士指出,目前国内经济回暖和货币信贷较快增长有利于抑制价格下行,全球经济下行的缓和表明物价大幅下行的动力已经受到抑制。

    高华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认为,经季节调整后,4月份cpi环比增长0.1%,虽然慢于3月的0.4%,但仍明显高于一季度平均水平,这与实体经济增长趋势的反弹一致,预计未来几个月cpi和ppi将延续反弹势头,通缩压力将在下半年消失。

    甲型h1n1流感影响几何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研究员张永军认为,结合统计局公布的旬度农产品价格分析,4月份猪肉价格回落不排除受到了甲型h1n1流感初期蔓延的影响。除了食品价格,甲型h1n1流感还有可能造成航空客运、旅游价格一定幅度下降,并对国内消费需求带来不利影响。但从整体上来说,类似甲型h1n1流感的传染病疫情对物价的影响较为轻微和短暂。

    高善文指出,从历史经验分析,甲型h1n1流感对物价的影响并不显著。目前防通胀为时尚早,整体来说通缩压力仍大于通胀,但通缩压力并不严重。当前政策重心应该放在保持宏观经济好转趋势的持续性上。

    《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则认为,受需求疲弱和疫情的影响,未来通缩压力有上升的可能。甲型h1n1流感将进一步抑制物价的上涨,疫情对贸易、投资和旅游的影响将随时间的持续逐渐显现,猪肉价格未来不排除继续下降的可能。

    cpi下行空间不大

    一些专家认为,尽管通缩压力仍然存在,但cpi降幅继续加深的动能已经受到抑制,二季度或三季度可能迎来cpi的底部。

    张永军预计二季度各类价格指数仍将下降。他认为,除了翘尾因素影响外,目前粮食仓储库存压力较大,农产品价格将有所下降。生产领域供大于求的状况并未缓解,工业品出厂价格难以止跌。但cpi快速回落的趋势已经得到缓解,预计到9月份cpi可能大体持平或小幅正增长。

    野村证券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孙明春估计,“保增长”效果的逐步显现以及信贷增长强劲,将逐渐推高中国生产者价格并对cpi造成上行压力。预期下半年cpi将重新为正,并在四季度同比增速达到2.3%。高善文则认为,预计二季度cpi将见底,三季度ppi将迎来底部。

    中信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预计,4月份以后,cpi同比降幅将逐步收窄,但二季度食品价格可能继续小幅下降。未来政府提高粮食收购价将阻止粮价继续下跌,政府定价的商品和服务有可能提价。综合考虑,cpi可能在三季度见底,而ppi将于二季度见底。

    高义认为,根据近期农业部和商务部相关价格资料,初步估计5月cpi为-1.3%左右,ppi回落至-7.2%左右。从央行防通缩、保增长的意图看,二季度央行可能仍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两率”下调可能性较小,货币政策很可能继续保持真空状态。 
    


    生产资料价格回落带动ppi下行

    ppi有望三季度见底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6.6%,降幅比上月扩大0.6个百分点。1至4月份累计,我国ppi同比下降5.1%,降幅比1至3月份扩大0.5个百分点。专家表示,基数效应和产能过剩等多方面原因导致ppi连续下降,预计ppi三季度将会见底。

    生产资料价格继续回落

    统计显示,4月份我国ppi中,生产资料出厂价格同比下降8.1%,降幅比上月扩大0.7个百分点。其中,采掘工业下降21.5%,原料工业下降10.3%,加工工业下降5.4%。生活资料出厂价格下降1.7%,降幅扩大0.3个百分点。申银万国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4月ppi降幅比上月扩大0.6%,其中有0.5%和生产资料价格加速下跌有关。

    分具体产品看,4月份我国原油出厂价格同比下降53.6%,柴油价格下降11.7%,汽油价格上涨4.6%;钢铁业下降18.7%;有色金属业下降25.7%;原煤价格上涨8.9%。

    李慧勇认为,ppi的下降会对企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对企业而言,虽然原材料投入成本下降会抵消产品出厂价格下降,但由于整体价格处于下跌状态,因此企业盈利难有改观。国泰君安分析师林朝晖亦表示,只有温和适度的生产价格上涨才有利于改善工业企业利润。

    对于ppi的连续下降,亚洲开发银行驻华代表处高级经济学家庄健表示,造成ppi继续回落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去年同期的基数较高;二是全球经济整体还处于下降趋势,尽管国际油价近期出现反弹,但大宗商品价格总体而言还比较低,输入性价格上涨并不存在;三是目前需求增长还限于政府推动的相关行业,大部分民间投资和消费还没有完全被带动起来,整体而言需求仍然不旺;四是部分行业仍处于产能过剩、调整库存的阶段,因此即使部分领域需求有所增长,但在价格上却暂无反映。

    ppi三季度有望见底

    对于未来ppi走势,林朝晖表示,去年上半年ppi环比逐月上升,因此从基数的角度来看,如果ppi没有出现大幅环比上涨,ppi同比跌幅还会扩大,还没有到达底部。近期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开始出现反弹,会对ppi形成支撑性影响,但其影响不会立刻明显显现。

    李慧勇判断,预计ppi在三季度会见底。首先,去年ppi涨幅最高点出现在三季度,在基数效应下,今年三季度ppi降幅同比会更大;其次,供求关系的调整在三季度会有效果,随着产能的消化,工业品出厂价格会有所反弹;最后,在国际价格方面,大宗商品价格的反弹会逐步反映到ppi上,输入性通胀因素在年底时会显现。

    庄健则表示,ppi为负值的情况短期内难以改变,但随着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巨量信贷逐步渗透进入实体经济,ppi在三季度有望反转为正。 


    记者观察 适时出手稳定猪肉价格
     
    4月份cpi同比降幅继续扩大,其中食品价格下降1.3%,尤其是猪肉价格下降28.6%,创下近年来最大跌幅。分析人士指出,目前猪肉价格已接近盈亏平衡点,相关部门应适时“出手”,维护猪肉价格稳定,在一定程度上减轻通缩压力。

    数据显示,食品类价格在我国cpi中所占权重约为三分之一,但对我国近几次物价上涨的“贡献”却达到80%左右。如2007年我国cpi同比上涨4.8%,其中4.0%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造成的。2008年cpi同比上涨5.9%,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3%,拉动cpi上涨4.65个百分点。

    与1989年、1993年我国经历的物品短缺、价格全面上涨不同,目前我国已经由产品短缺走向相对过剩,工资与物价螺旋式上升的演化趋势并不明显,未来一段时期还存在不容忽视的产能过剩压力,并不存在严重的需求拉动型长期通胀风险。但由于我国恩格尔系数较高,食品价格导致的物价波动却比发达国家更为明显。

    2008年2月份我国cpi达到8.7%的峰值,当时猪肉价格同比上涨63%。今年春节过后,猪肉价格已连续十几周环比下跌,目前猪粮比价逼近6∶1的盈亏平衡点。当前甲型h1n1流感对生猪生产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如果未来养殖户过度屠宰生猪造成猪肉供给减少,而由于经济回暖造成食品改善性需求增加,未来很有可能导致猪肉价格再度大幅上涨。由于生猪生产一般需要10个月左右的时间,“蛛网理论”的存在使得对本期的供给调整往往只能影响到下一周期的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宏观部门对猪肉价格进行必要的反周期调节,可减轻物价下行压力,也可使农户免受更大损失。

    根据今年初出台的《防止生猪价格过快下跌调控预案》,我国猪粮比价在6∶1至9∶1之间为正常区域。当猪粮比价低于6∶1时,可采取增加必要猪肉储备,增加临时饲养补贴发放,适当限制猪肉进口和鼓励出口,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减少当期市场供应等措施,对猪肉价格进行“托市”。

    专家指出,对于以猪肉为代表的食品价格,目前政府部门对增产手段的选择和运用相对比较成熟;但在稳定产量,促进供求平衡方面的调控能力较为欠缺。稳定猪肉价格除了通过上述预案外,还应加快培育行业组织或组建生猪养殖者协会,提高养猪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支持猪肉加工业的发展,保护核心生产能力,搞好库存调节。此外,还应适时推出生猪期货等金融产品,建立完善而敏锐的市场调控和防控机制,对冲价格波动风险,给市场提供周期性价格信号。

    当然,熨平价格波动周期不能忽视经济复苏带来的需求支撑,防范通缩压力需要多管齐下,如继续适时调整存贷款利率,推进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实施支持性的价格政策和消费政策等。

    震荡仍是a股行情主基调

 11日公布的4月份cpi、ppi及信贷数据基本在市场预期之内。分析人士认为,蓝筹股调整空间有限,这将抑制大盘下跌空间,a股在经受宏观数据考验后仍将延续震荡整理格局。

 新增信贷回落符合预期

 4月份cpi同比下降1.5%,ppi同比下降6.6%。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5918亿元,m2同比增长25.95%。有分析人士认为,经过去年底及今年前几个月大幅下降后,物价开始进入平稳运行阶段,对a股的冲击已经变小。

 但光大证券分析师曾宪钊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给出了较为谨慎的观点。他认为,cpi、ppi同比继续下降,并且与上月相比降幅扩大,显示消费需求仍未有显著回升。考虑到发电量再度回落等因素,经济的全面回暖并没有在二季度的第一个月份出现,这将使市场加大对经济回升和高估值下上市公司业绩增长的担忧。

 对于信贷数据,曾宪钊表示,4月份新增信贷的大幅回落在市场预期中,且同比增幅并未减少。但考虑到环比出现较大回落,在流动性因素对目前市场影响较大的情况下,二级市场对此会有一个消化过程。

 国泰君安证券分析师翟鹏也认为,市场进一步上涨需要大量新增流动性。贷款增长放缓标志着流动性增长最快的阶段已经过去,因此虽然m1和m2同比增速仍维持较高水平,但难以跟上前期速度,这对股市信心造成较大影响,并制约股市估值的提升。

 市场风格取向发生变化

 自1664点反弹以来,沪指最大涨幅接近60%,这种大级别的反弹在熊市中实属罕见。中小盘题材股短线暴涨后积累了极大的估值泡沫,滞涨的权重蓝筹板块逐步显现出相对估值优势。分析人士指出,从资金流向统计数据看,近几周机构资金仍在逐步进场,与之对应的则是散户逢高抛售获利为安。从机构和散户截然不同的动作看,目前市场的风格取向正在发生变化,机构资金重夺市场话语权。

 从板块资金净流入看,大盘蓝筹股正在获得市场主力的青睐。近期有色金属、银行、房地产、能源等权重板块是资金流入板块排名榜的常客,银行板块上周和上上周分别净流入12.24亿和15.17亿元,有色金属板块近两周更是大幅净流入近80亿元。概念板块资金流向也显示,大盘股、基金重仓股、参股金融股等品种被市场资金关注的力度明显增加。

 从估值角度分析,据wind资讯统计,截至5月11日,全部a股、沪深300和上证50成分股的市盈率分别为21.92倍、20.03倍和18.42倍,而同期中小板100成分股市盈率达34.39倍,剔除金融股后全部a股的市盈率也超过27倍。从风格角度考察,申万大盘指数和小盘指数成分股的市盈率分别为19.70倍和40.30倍,后者估值超过前者一倍多。分析人士表示,当前不同板块之间的结构性分化已经非常严重,股本规模越小、越远离核心蓝筹的板块,其估值泡沫越大。因此,从安全角度考虑,大举净流入的主力资金势必选择核心蓝筹板块。对普通投资者而言,顺应市场风格变化,积极调整仓位显得尤为重要。

(责任编辑:关婧)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