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中国开始进入“提质”时代 5年前,纪录片《大国崛起》是中国知识界对“中国崛起”的内心呼唤与智力引荐。5年后的今天,中国的确已经显示出从“增量时代”向“提质时代”过渡的特征。
30多年以来,中国铆足了劲发展经济,目前,中国官方和社会对于GDP的“超日赶美”并没有欢呼雀跃。人们明白,人均GDP方面中国还很落后,可见,中国人并不缺乏“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生存智慧。
但是,不管怎样,中国人“做大蛋糕”的事实已经通过各个层面慢慢展现出来。以“高铁”为代表的中国高端技术的成功,向世界表明了中国在技术更新和产业升级的雄心壮志。中国必然会从追求数量上的“制造大国”,向有质量保证的“创造大国”转变。
中国政府也势必在实力渐增的后盾下,增加对百姓的回馈。以经济为中心的发展政策正在向更加重视社会、重视民生的方向转变。其重要标志就是中共十七大提出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从全局来看,中国在“十二五”期间将告别“以GDP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这意味着中国对经济总量的重视,将逐渐向其他领域转移。其中,民生和“幸福中国”将在中共执政蓝图中占据更加重要的位置。中国一些省份正在中央的支持下,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结构调整。
除此以外,十七大以来,中共采取了更加重视社会建设的步骤。十七届五中全会中,执政党明确了新时期进行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内容,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写入了“十二五规划建议”,社会建设必定成为中共下一个时间段的又一个执政重心。
中国对社会发展和管理的系统勾画,是其迈入“提质时代”的重要标志。在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务须做好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祛病。将历史遗留下来的“官僚病”、“腐败病”这些毒瘤切除,是增强中共的执政基础,巩固执政地位,增强国民对政府的向心力的必然要求。
二是减肥。政府要给社会较为宽松的发展环境,鼓励社会力量通过正常的渠道,进行利益表达,参与公共治理,并借此实现政府职能减肥。
三是提质。要坚持利益在各个阶层公平公正地分配,以防形成特殊阶层与权力的结合,对其他阶层形成制度性排斥。在“提质时代”,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均衡分布,利用税收、再分配等手段,调整阶层差距,保证底层社会的生存和发展,调动社会精英的积极性,扩大中间阶层的比例,实现社会协同发展,是考验执政价值和技巧的艰巨课题。
中国已在路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