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韩媒人民币国际化再迈一步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12 17:49:12 标签:
韩国《朝鲜日报》中文网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人民币国际化再迈一步 机遇挑战共存——新加坡英国欲做人民币离岸中心》,作者为朝鲜日报记者方显哲。摘编如下:


  中国逐渐显露出推进人民币成为世界通用国际货币的雄心。与此同时,除了现有的人民币海外交易清算中心香港以外,新加坡和伦敦也加入到成为人民币清算中心的竞争之中。中国政府从2009年7月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得力于此,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大大增加,人民币海外交易市场规模也扩大。人民币贸易结算规模从去年第一季度的184亿元人民币增加到今年第一季度的3603亿元人民币,短短一年内增加了18.6倍。汇丰银行(HSBC)预测,未来3至5年内人民币贸易结算每年将增加13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将成为继美元和欧元后的世界第三大通用货币。


  但人民币的国际化步伐才刚刚起步,距离成为像美元一样的国际通用货币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在全球外汇交易中,人民币结算比重仅占0.15%,远远低于美元(42.5%)和欧元(19.5%)。

最近在中国博鳌举行的国际论坛上,美国和中国对人民币国际化表现出相反意见。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小组讨论中说:“对让人民币早点加入特别提款权(SDR,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的要求表示欢迎。”但美国前财长保尔森对记者们说:“怎么能让SDR包含某种货币,但这一货币汇率却由政府决定而不是市场决定。”


  人民币国际化任重而道远。首先,要通过资本交易自由化,解除人民币在中国的进出限制,同时扩大金融市场规模,开发各种金融商品。而且还要提高法律和制度的透明度。上世纪80年代,日本也曾推进日元国际化,但最终失败告终。日本的事例对中国将成为反面教材。


  人民币国际化的尖兵“点心债券”


  中国在2009年7月批准在上海、广州等5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东盟之间的跨境贸易结算中使用人民币。但向中国出口的企业即使用人民币收取货款,如果人民币没处花,也会变成无用武之地。


  为此,中国政府同时推进在香港建设人民币金融市场,打造人民币投资商品。人民币计价债券(点心债券)就是代表性金融产品。在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人民币债券的发行量从2009年的160亿元人民币增加到去年的357亿元人民币,翻了一番。人民币债券主要由中国政府和企业发行,但近来美国麦当劳、卡特彼勒等外国企业也发行。

中国力图将人民币成国际储备货币


  中国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是在正值全球金融危机的2009年7月。据悉,中国在与美国的贸易中盈利的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把65%投资到美元计价债券。如果美元贬值,中国就会遭受损失。因此,中国推进人民币国际化,以便在汇率变动风险中防止国家财富流失。LG经济研究院表示:“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中国就能减少外汇储备规模,同时还可以降低积累巨额外汇储备的各种成本和风险。”


  在世界四大贸易国(美国、中国、德国、日本)中,美国美元、德国欧元、日本日元已在国际金融市场通用。仅看贸易规模,中国人民币也完全具备成为国际通用货币的资格。


  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中国就能像美国一样,享受随意发行货币的“铸币税效应”。但要想成为国际储备货币需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为了稳定货币价值,要控制通货膨胀,为此要上调利率,这将推动人民币走高,最终对中国增长动力——出口造成影响。

人民币国际化的关键在于开放股市债市


  迄今为止,人民币国际化以香港市场为媒介进行。人民币国际化不是仅仅在跨境贸易中使用人民币就能得以实现,要建立适当的人民币投资渠道才能进一步发展,而在中国只有香港才能在海外建立投资渠道。正是看准了这一点,新加坡和伦敦主动要求成为人民币海外交易清算中心。


  但仅靠海外市场吸收人民币投资需求毕竟有限。因此,需要彻底开放中国大陆股票和债券市场。西欧国家在开放有形贸易后,到彻底开放资本交易耗费了30年,中国比西欧国家更封闭,1996年才开放有形贸易,因此多数意见认为,中国还要过10多年才能彻底开放资本交易。


  三星经济研究所表示,中国分三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第一阶段是在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中提高人民币结算比重的“周边化”;第二阶段是推进人民币成为亚洲地区主要结算手段的“地区化”;第三阶段是在国际贸易中与美元和欧元竞争的“国际化”。目前人民币国际化还停留在第一阶段,距离第三阶段还很远。


  三星经济研究所指出:“人民币要想成为国际货币,需要资本交易的自由化与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但这要对整个社会体系进行改革才能实现,因此完全实现人民币国际化将需要20至30年。”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