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外资要闻 > 正文

台媒人民币决定中国命运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12 17:49:33 标签:
台湾《旺报》日前发表文章,题为《人民币决定中国命运》,作者为战略顾问公司负责人范畴。摘编如下:


  中国的财政缺口大的惊人,钱就要不够用了。


  多数的经济学家,不论来自国内官派、西方的投资银行、或国际机构如IMF、世银、联合国,在公开文件上都认为中国现在的问题是钱太多,而不是钱不够。他们的说法有点像“小李的薪水刚由年薪1百万跳到年薪5百万,房子一套只需要300万,名车只需要1百万,钻戒只需要2百万,娶妻只需要1百万,环游世界只需要2百万,这些小李都负担得起”。


  财政缺口大 钱不够用


  然而,一个街边的老头儿都可以告诉你,如果小李在加薪的头一年就同时买房、买名车、买钻戒娶妻,环球蜜月旅行,小李将破产或刷爆信用卡。


  中国现在高铁、军备、航母并进,同时提升人民医疗教育、搞农村城市化、农田补贴、降低个人所得税,此外,官员腐败越演越烈,社会控制成本超过军费。钱,怎么可能够用?

官派经济学者中有人说,中国有3万亿美元外汇存底,再大的窟窿也补得起。


  这种说法有点脑子进水。外汇存底就是境内人民币负债,中国居民手中的人民币储蓄总额是外汇存底的1.5倍,若人民对经济失去了信心,开始改存美元,一夜之间政府的外汇存底就会消失。


  其实,这也是中国政府现在不敢让人民币一次升足的关键原因。外人不了解,以为中国政府为了“保障外贸经常帐盈余”而阻挡人民币升值,殊不知人民币升值是个百分百的内部政治问题,一旦升足了,中国百姓的资金、储蓄外逃,将如排山倒海而来,一夕之间将通货紧缩、经济停摆。


  这个困局,在2005年前后还可用开放政策进行市场机制调节,但是在中国政府选择了“国进民退”路线以及世界金融危机的压迫下,现在“市场机制”的黄金关口已经过去了,即使现在做也来不及了。


  大陆当年选择了透过房地产、股市来回收百姓手中的人民币,但正如饮鸩止渴,如今这两件政府操作的工具都已经用过头了。

只有出重手 才能收场


  上世纪70年代,西方经济学界发现传统经济理论失灵了,通货膨胀与百业萧条竟然同时存在,于是发明了“滞胀”(stagflation)的新词。今天中国面临的房价、物价、汇率“升不得、降不得”,“治不得、拖不得”,也应该有一个新词来描述。


  人民币已经得了重病,而且已经过了缓治期;只有重手,才有可能收得了场。


  重手政策,可以是几个方向。其一,如同陈志武、张维迎等学者所倡议,通过释放大量国企股权于民,或透过农民土地市场化,让百姓手中的巨量人民币储蓄加入经济生产力循环,让人民币在国内市场化。然而,这方案等同于中共经济权力下放,令“一党专政”成为虚文,当年已经被推翻,今日更难。

其二,让人民币一次升足,同时佐以严格的国内外汇兑换控制。当前,中国人民可以5万美元的额度兑换美元,理论上,13亿张身份证就是65万亿美元的兑换权,相当于当前外汇存底的20倍。


  人民币升足后,大量老百姓将选择持有美元,而中国政府不可能坐视其发生,因此必然调低或撤销人民的外币兑换权利。然而,这做法的民怨难测。


  其三,继续创新“泡沫资产化”工具,继续收刮百姓手中的人民币以为官用。


  例如,发行市政债券以填补土地财政空缺,放宽上市资格以刺激股市投机,甚至,在这些还算“周转性”的工具无效之后,再度放松房地产管控,重返老套路:以地养官、以楼吸金,一举两得。

钱为己所用 富人移民


  当前官方走的是第三种方向。但是,中国百姓不傻,经过几次折腾他们已经知道,“钱为官所用”才是经济政策的主旋律。先知先觉的富人群已经不再把房地产作为资产避风港,70%已经决定脱产移民;市井小民也已察觉,人民币增值的同时,它在国内的购买力却急速下降,显然官方并无意向民间转移人民币增值的好处。


  百姓希望“钱为己所用”,但屯房魅力已不如前、股市伎俩业已看透,剩下的出路只有3条:囤积物资,改存那虽然贬值但比较可爱的美元,以及脱产移民、投资孩子的未来于国外。


  中国或许面临千百种政治、社会、经济问题,但是,当前所有的问题都投射到一个具体问题上:人民币怎么办?


  中国当前的经济就是人民币的问题,人民币问题就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盯紧人民币,就等于盯紧了中国的命运。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