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常州大家” 专访香港特区政务司司长唐英年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09-10 10:16:12 标签:


第一次采访唐英年是在2007年9月22日在纪念民族英雄唐荆川诞辰500周年纪念会上。那时,他刚刚担任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还不到3个月。以后,在香港和大陆再见到唐英年,依然是那么英气勃发,眉宇间充满睿智与雄健。
    从商与从政其理相通
    唐英年的父亲是全国政协常委唐翔千,早年从上海来到香港创业,开办工厂经营纺织产品,并大获成功,改革开放后,他又在内地投资办厂,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耳濡目染,唐英年很小年纪对从商就很有兴趣,尽管他获得了美国密西根大学文学学士,但他在学成后的1976年立即返港,帮助父亲打理家族生意。
    他由最基层做起,一步一步管理企业。随着他对企业运营得心应手,接掌了“半岛针织厂有限公司”和“美维科技集团”,担任两家公司的主席。他在企业界纵横捭阖,十分成功,荣誉也接踵而来:1989年获颁香港青年工业家奖;1993年被世界经济论坛选为明日全球领袖;1995年至2001年出任香港工业总会主席,还曾担任过香港总商会理事会委员及香港赛马会董事。在2000年获颁香港特别行政区金紫荆星章。
    有时,人们并不能预料自己人生旅途的走向,正当唐英年在商界风生水起时,他和人们都没有意识到的是:1991年他任香港立法局委任议员开始,其实一只脚已经跨进从政的大门。而这一切也在重新规划着他的人生坐标。
    因为他的执着、因为他的坚韧、因为他的进取,他也把议员这一公职做得很好。1997年唐英年又担任行政会议成员,还参与香港贸发局、城市规划委员会、大学教育资助委员会、香港城市大学校董会及电子和纺织服务业推广策略小组等多个政府委员会及公共机构工作。
    2002年7月,唐英年获任为香港特区政府工商及科技局长,负责处理与信息科技、电讯、广播、电影服务、创新及科技、对外贸易关系、工商业支持、保护知识产权及促进处来投资有关的政策事宜。
    “从政其实与从商道理是一样的。”接到这一任命,唐英年正式走上从政之路,他也踌躇满志,准备大展身手。
    香港“财爷”总结香港精神
    唐英年开车行驶在香港最繁华的中环街头,但是居然畅通无阻,常为香港人诟病的塞车,竟不见影踪;走进一家著名商场只有三四位顾客。2003年唐英年在香港街头看到的这一情景令人沮丧。临危受命的唐英年,当“官”的时机其实并不好:当上财政司司长时,香港更是连遭打击。就在那一年SARS迎头袭来,人心恐慌,经济萧条也一起缠绕在香港人头上。“最大的挑战是亚洲金融危机。”那时,唐英年人生第一次做财政预算案。而香港经济还未复苏,“我必须把情况跟市民沟通好,向他们解释为什么不能派福利、为什么不能减税。但我却坚持教育开支不能减。对于香港来说,唯一的天然资源就是人才。”
    唐英年面对的是香港财政的高赤字,达到香港生产总值的5%。然而,内心的焦虑,并没有改变他的招牌笑容:他当临时建造业统筹委员会主席时,经常与电工会负责人联络,向他们了解实际情况,“完全没有官僚作风”。为了扭转局势,他经常带着这种笑脸到香港不同的社会团体了解情况,征求对公共财政管理的意见。在他的排行榜上,首先处理经济问题,在工商层面制造更多就业机会……他每推出一项举措,不仅事先广泛征求各界意见,事后还通过电台或政府网页,向市民解释;他还有一项首创:预算案网页,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发表自己的诉求或意见。可说恪尽职守,做足了“功课”。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