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种带来的产量大幅增加,是引发价格暴跌的首要原因,但是,暴涨和暴跌,“蒜农”其实都很“受伤” 大蒜和生姜经营户们绝大多数都来自中国最大的两个大蒜生产基地:山东金乡和江苏沛县。李占自己就是金乡人,谈起今年的暴跌,他认为主要是“扩种太快,量增加得实在太快太多,说不定到明年价格还是高不上去。” 在之前一轮的暴涨行情中,处于最上游的蒜农并没有获利,处于最下游的消费者则直接承担了价格暴涨带来的消费支出的增加,获利的是囤积的商人们、炒作的游资持有者。去年,记者在姜棚区采访时就有人告诉记者,“有的人就是靠囤积和炒作赚了很多。” 至于农贸市场的小商贩和小型批发商,也没能获利,广化菜市场粮油经营户陆雅说,绿豆价格最贵的时候,“就是那个张悟本到处讲绿豆能治百病的时候。”在正常年份,绿豆的零售价是3块左右,“一下子被炒到七八块甚至十几块一斤,人家想想都不值,我们最好是价格便宜,越便宜越卖得快。” 无论暴涨还是暴跌,农民仍是最“受伤的”,之前的炒作,使得大蒜、生姜等产品的种籽也跟着上涨,再加上化肥等农资的涨价,导致生产成本直接上涨,而这些只能农民自己来承担。 据李占说,今年的冷库费用与去年相比,并没有太大变化。“你可以把蒜一直存放在库里不卖,存到过年甚至直到新蒜上市都没有问题。但是不行,谁也不知道接下来的行情会怎么样,最怕的就是进一步下跌,所以能卖一些是一些。”至于会不会再有游资、再有炒作,谁也说不准。毕竟,对游资的处罚力度,对于有资金实力进行炒作的大中型经销商而言,只是隔靴搔痒。 胡艳 刘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