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常州大家专访原中央财经大学校长王柯敬

作者:CZWZW 来源: 日期:2011-11-10 08:18:18 标签:

    来自社会各界的评价表明,财大的毕业生在工作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对现实理论与政策问题反应快,很能干活,受到器重,曾一度被兄弟院校领导称之为“中财现象”。

    财大学子中的成功人士对母校的发展帮助很大,很多当部长、行长的毕业生,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中财每学期举办部长论坛,邀请共和国的部长来校讲课,更有利于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开拓研究思路。

    王柯敬谈到,学校是凭借着改革的春风发展起来的。从前,教育部的一个司长家住北太平庄,每天从我们学校门前走两趟,走了几年,竟不知道中央财大在哪里。如今,中央财大的校园越变越漂亮,门前是花坛绿地,往后是著名美术家韩美林的巨大青铜雕塑——龙马担乾坤,背衬着三座高耸的教学楼、办公楼……

    2003年接任中央财大校长的王广谦曾谈到,自己年仅30多岁时,学校就评自己为教授,当时他拿着登记表翻来覆去不敢填。心目中的教授是那么神圣,是自己十分崇拜的鲁迅、朱自清……而“我”怎么可以呢?……从中不难看出当时身为校长的王柯敬,用人不拘一格。

    王柯敬回忆说:“启用更年轻的校领导、系主任,选拔干部、评定职称,不重年资,重才能。这些都为学校发展带来了活力。针对学校有的专业是弱项,我曾经千方百计地从外面招揽人才,调进来以后,发现有的并不尽如人意。后来就改变了办法,先过渡一下,考察一下,然后再下决断,这样就避免了用人不当的问题。”

    王柯敬在任校长期间,教学上果断改革,勇于创新,管理上有条不紊,大胆突破,一批批财政金融的专业人才从财大飞往全国各地。财大的教师们对王柯敬这阶段的贡献做了总结:在他主政期间,中央财经大学由普通院校发展成为全国重点院校,并升格为大学;新生入学考分名列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欢迎;大刀阔斧地进行校园改造,尤其是校门,由看似庄户人家的门户,改建成由大气的广场、草坪、楼群组成的开放式校门;在本世纪初的新一轮学校调整时,他据理力争,从而使学校避免了被兼并的危险,独立成建制由财政部划到教育部,加快了腾飞。

    而王柯敬对此却不愿多提,反倒是强调着:踏踏实实做人、兢兢业业做事的良好校风,可千万不能丢,在保持原有特色的前提下,学校还要加强基础理论方面研究,努力创新,还要有发展性的思维。

    财经理论研究颇有建树

    王柯敬在繁忙的管理事务之余,仍未放弃他的经济学理论研究业务,尤其是从校长岗位上退下来之后,更是乐此不疲,每天都到他的研究工作室上班。

    自1996年起,王柯敬开始带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资金运行与宏观调控”,研究内容涉及金融、财政、企业财务管理等方面,主要从经济学和经济政策侧面切入。在上世纪80年代,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大讨论中,王柯敬突破“姓资姓社”的藩篱,坚持“企业股份制作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有可行性的”(1989),并且一以贯之。他的这一方面的论文有发表于《人民日报(理论版)》的《怎样实现国有企业与市场经济的结合》、《股份制——一个革命的因素》等。其中《推进股份制: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现实选择》是王柯敬与人合作完成的有影响的论文,最初发表于《财贸经济》1998年第4期。论文写成后,有同志建议暂时不要发表,因为几乎同时,中央一位主要领导人在讲话中说“国有银行不能股份化”。该文是国内重要专业期刊首次发表的从商业银行性质方面研究银行股份制改革的论文。论文指出,商业银行一方面是经营特殊商品服务的企业,另一方面又具有一般公司企业的特征。论文还从4个方面论证了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必要性,从产权制度上适应商业化经营的要求,开辟资金来源渠道,分散经营风险,形成股份制的经营机制,促进产业资本与银行资本的融合。论文还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步骤进行了分析论证。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