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常州骑侠何才荣单骑走完长征路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5-14 11:40:43 标签:
                     日前,退休老兵何才荣结束了骑游长征路的壮举胜利回到常州。他沿着红一方面军走过的长征路,从瑞金出发,抵达延安,转战7000多公里,历尽千辛万苦,其间,同伴沈坤泉因故中途折返,老何坚持不懈
,终于完成了“一个半人的长征”。老何说:三个月的历程收获很大,对红军长征的历程体验更深刻,最重要的是,在“骑友”中威信大增,俨然成了大家心目中的英雄。

  ■人要有勇气、骨气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勾起了两个退伍老兵老何和老沈的“革命豪情”,他们开始策划一个行动计划:向红军学习,骑游长征路。

  可是,并不是每个人对此壮举都热血沸腾。众骑友中反对者不少,起初有五个人报名,最终只剩了他们两人。为了出行方便,老何和老沈到有关部门打介绍信,不料也被兜头一瓢冷水,一连跑了多个部门,不是不理解,就是不支持。老何明白:对方有顾虑,怕负责任。

  客观地说,人们的顾虑是有根据的:两个六十岁开外的老人,骑行上万公里,为期好几个月,爬雪山,过草地,挑战生命极限,途经之地,多为少数民族地区,道路崎岖,环境恶劣,谁能保证不出一点意外?

  可是,谁也动摇不了老何和老沈的决心。老沈说;“我们骑游长征路,最根本的目的,是体验长征,感受长征,学习革命前辈的革命精神,加深对中共党史的理解。”而老何则更多一份个人英雄主义气慨,他说:“人要有三气,勇气、骨气、节气!”

  作为有经验的骑行者,他们出门前作了充分的准备。上图书馆查找红军长征资料,还亲手绘制了长征路线图。为了沿途亮明身份,他们到商店赶制了两面小旗悬挂车头,上书“骑游长征路,学习老红军——常州市老兵长征骑游队”,还买了两顶帐篷,以备荒无人烟之地安营扎寨。老何的全部盘缠只有三四千块钱,对于退休工资仅千余元的他,已是一种奢侈。

  今年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这天一早,老何和老沈告别了恋恋不舍的骑友,踏上了万里征程。

  ■七千公里风和雨

  从8月1日出发,到11月1日回到常州,全程总共走了93天。9月4日,老沈的自行车彻底损坏,中途折返,此后的路程,由老何一人独立完成。老何测算,每天骑行的路程达80公里以上,由于沿途多山,上坡路达500公里以上。正常情况下,他们每天清晨4点起床,4点半出发,晚上七八点到达预定目的地。很多时候,他们遇上陡峭的上坡路,举步维艰,累得气喘吁吁;下坡路也不轻松,有时转弯角度小,或遇雨天路滑,连人带车滚到路边是常有的事。

  对于老何来说,累点苦点还能忍受,最担心的是夜路遇野狗。那虎背熊腰的野狗很少见到生人,更别说骑自行车的“怪人”,常常饿虎般扑过来,每当这时,老何就毛骨悚然,没命地往前蹬。从四川马尔康到甘肃迭部,是红军长征过草地的地方,老何一人连续骑行了五天,四周荒山野地,杳无人烟,连一棵树都看不到,难得远远看到羊群和一两个牧民。而牧羊犬常常冷不丁猛扑过来。

  长征路上,老何记下了两本日记,他说,晚上没有人说话,就掏出本子写日记。

  在艰难困苦中,老何并没有退缩。到了贵州,同伴老沈不得不结束骑游回常州,两人讨论了很久,老沈的离开确实给老何出了一道难题,一是一个人走经济上负担会加重;二是独自一人,安全更没保障。最终,老何还是决定独自完成未竟的征程。  

  ■感动伴随着他的脚步

  回想7000公里的征程,老何感叹:路漫漫有苦更有甜。

  沿途的群众,常常把对红军的深厚感情“移情”到他们身上,那份热情,那份激动,令他俩感动不已,像一股暖流一路伴随着艰辛的旅程,温暖着风雨兼程的脚步。

  最感动的是在瑞金。老何在日记中充满感情地记述道:“瑞金,共和国的摇篮,长征的出发地,中国的红都。人说瑞金是红土地,热心肠。我们来到红都,就被瑞金人的热情好客所打动,为瑞金政府工作人员的热情服务所感染,和以往接触到的政府人员形成了强烈的反差,他们为我们端茶倒水,当我们说明来意后,马上为我们盖章题词,并为我们联系参观景区。”

  从瑞金出发不久,到达一个小镇,天气异常炎热,路边一个检查站的工作人员,看到他们在酷暑中前行,车前插着“骑游长征”的红旗,便主动邀请他们俩到站内休息,打开空调给他们解暑。沿途不少小饭店,听说他俩的长征壮举,都十分客气,饭菜降价,甚至不收钱,饭后还专门腾出地方给他们休息。 

  有一天,老何骑行到黔东南雷山县永乐镇,将近傍晚,他正徘徊街头找旅店,一个穿制服的中年人看到他车前的旗帜,便主动走过来打招呼,帮他在镇上找好了旅店,安顿好后又带着到朋友家吃饭,那一家人知道情况后,也对老何表示敬佩,杀鸡宰鸭,待如上宾。原来,穿制服的人是当地工商所的所长,姓莫。第二天,莫所长又赶到老何的住处,送上两斤茶叶。老何被他的热忱感动,临行,赠送两张骑游长征路的报道留作纪念。

  在四川泸定县石门坎镇,老何又碰上一位热心人。那天,他远远看到一户人家门口摆放着一面鲜艳的红旗和一个字牌,走近一看,他乐了!只见上写:“石门坎战役,红一军为北上抗日,飞夺泸定桥,右路军在此激战四小时。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英雄相惜,老何与主人老周马上成为朋友。老周告诉老何,他是当地皮革厂的退休工人,经常给前来参观泸定桥的国内外游客当义务导游。每年只要是逢九的日子,他都会在自家门前插上旗帜,摆上宣传牌,当起长征的义务宣传员。老周热情地款待老何。第二天临别,老何特地上街买了20多元肉菜,回馈老周一家的好意。

  在漫漫长途中,许多素不相识者的真情流露,常常让老何感动不已。

  在二郎山的山道上,轰隆隆行过一队军用运输车,老何抬头一看,军车上的驾驶员频频向他招手致敬;

  在兰州街头,老何冷不丁地接到一瓶矿泉水,看旁边驶过的汽车上,有人向他微笑致意;

  在安徽德兴,公路上值勤的警察给他送上矿泉水;

  在贵州茅台镇,一位企业老总主动帮他拍照,临别,得知老何的车坏了,要去修理,马上拿出200元塞给老何,说:“我非常佩服你的精神,拿着吧,这是我的一点心意!” (钱月航)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