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河,一畦湖泊,一段江岸。水,从未像今天这样深深牵动着我们的柔情,也吸引着城市规划者的目光。似乎,总有一根红线,把水与城融为一体,连理永结。 甚至可以追溯到远古先人逐水而居,经历数千年沧海桑田,江南水成的情愫至今未减毫分。 20年前,我们面对纵横 至今,常州尚有1700余条大小河流,水体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16.7%%。即使在市区,仍有沟塘32个(条),水域面积11.2平方公里,占市区面积近12%%。舣舟亭、篦箕巷、青果巷遗迹犹在,环抱市河流淌着岁月。 有舟楫相通,20公里的运河、关河,一度成百越舟车之会; 氵鬲湖的大片水域和太湖小湾,处 处可闻夕阳之下渔歌唱晚。 此外,还有18公里长江岸线,其中东至常州与江阴交界、西至德胜河口的主江岸线8公里,录安洲岛岸线10公里。 而寂寞了多年的水不再无声。一个对市区水景的规划,在众多专家多年描绘下,“中吴要辅、水乡龙城”的一脉神韵,在注以现代气息后,在蓝图上熠熠生辉。
水为精神:城市兴衰多现于此 世界的四大古代文明无不因水而兴,几乎所有现代国际大都市都依水而建,而这些都市中,滨水区又是最为繁华的地段。 这一切,并非偶然。人类天性对水依赖,向往开阔的场景。 上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非常重视滨水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他们搬走了工厂、码头,建起了高档酒店、咖啡厅,并辅以绿地、公园、博物馆等公共设施,为市民提供游憩的高品质共享空间。 如画美景深深吸引着国人,在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中,水景越来越受到重视。而人们也逐渐发现,水景在一个城市中的作用,绝非怡人耳目如此简单。 【文化】从古至今,滨水区最首要的要素就是文化。水乡特有的气质,以及众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在一个城市中代代相传。而也正是文化,正是在城市之林中彰显个性、吸引目光所在。 在常州运河两岸,舣舟亭、东坡公园等处胜景,都见证着一段历史,诉说着城市原来的辉煌。 【空间】城市水域,是营造敞开空间的最佳点。当城市布满钢筋水泥建筑物,压抑得人透不过气来。而城市河流,却为拥挤的城市打开一片呼吸空间;湖泊,成为城市的后花园。高低错落、疏密有致的建筑群体布局,大大提升了一个城市的品位。 【生态】滨水地带是典型的生态交错带,有水、有草、有树林。一个国家有大环境,乱伐森林、污染江河,引起大片国土的气候异常;一个城市有小环境,如果忽视它,也会导致小气候恶化、水土流失、生物种类单一等诸多问题。 亲近水、亲近自然,一个更为生态的城市环境,将大大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载体】如果说以前的水所承载的,是南北货物的运输;那么现在的水,承载更多的是运动、旅游、休闲。 从威尼斯到周庄,无不演绎着水所带来的时尚品味。而同处江南水乡的常州,水上文章也大有可为之处。 城市品位的提升,其实也并不仅仅是提升当地居民生活质量那么简单。一个城市的优美环境,成为留住人才乃至吸引人才的关键因素。正如韦庄的一阕《菩萨蛮》中意境: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与苏州、无锡这样的旅游城市同处江南,景致,也正是一个城市竞争力的体现。外商到这两个城市投资兴业,其中有不少人格外提到这两个城市的宜人景色。水曾落寞: 曾经的胜景落为败景 常州曾经是水网纵横密集之地,而城市的发展始终伴随着水系的外延与拓展。 晋太康年间,常州开始建内子城,修护城市河;随后建设外子城、罗城、新城,至明初400余年,常州逐渐形成了“四城四河”,形成河中有城、城中有河、城河相依的格局。 期间在隋代开通南北大运河,使常州成为“江左名区”、“中吴要辅”。这条运河,由西向东呈弧形南拐穿越城区,与原市河合抱成环,将常州核心区包融其中。人在水边,开门见水,一派水乡风光。 建国后,常州城的河道变化巨大。由于城市发展、人防建设,相当一部分河道被填平;由于通航的需要,开挖关河西段,使得关河东、西两端均与大运河沟通,最终形成了由关河——东市河——南市河——运河——西市河所构成的内环水系,以及由关河——大运河——锁桥河——西市河所构成的外环水系。 几乎与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的道路同样,常州工业经济的发展重创城河。河岸两侧由于长期缺乏控制,非但密布工厂、码头,甚至凌乱不堪的农贸菜场、小商品市场也邻水而居,破坏着两岸风光。在河中,淤泥堆积、河道变狭、河水发黑发臭、垃圾漂浮;在河边,堤岸失修、道路不畅、绿地匮乏、景观视野堵塞。 自然资源破坏严重,曾经的胜景堕落为败景。 在西方发达国家,花了100多年时间意识到城市水域的重要性,并积极加以改造重整,使城市“滨水复兴”迅速成为全球化趋势。而常州的规划者们也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号,以前瞻的目光打量我们身边的环境,并推出了一整套重造计划。水清木华:与城市息息相通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指导下,常州水分六脉:老运河、市河、新运河、太湖、滆湖、长江。 这是在新的行政区划调整后,常州城区面积成倍扩张,太湖、滆湖也因此落入城围。常州规划部门立足以水为纲、以绿为本、以文为魂的规划理念,在1864平方公里的市区,细细勾画“水乡龙城”的蓝图。 六路出击,常州将改头换面,成为具有江南水乡古韵的“摩登女郎”。 【老运河】结合运河之宏伟和江南之柔美,形成4条功能带、9个景观地段、10个标志节点。使之成为公共活动空间,人们在此进行社会交往、信息交流、休闲游憩;城市形象空间,既展示历史文化,也表现现代化建设,常州的历史和现在,在此交汇;网络绿色空间,水、湿地、树林在此完美结合,在中心城区形成“绿水走廊”,并成为旅游、房地产开发等新亮点。 【市河】12个字指针:文保、水清、岸固、路通、畔绿、景美。市河,要形成处处有绿、步步有景的生态之水,重现“城中有河、河绕古城、城河相依”的江南城市格局。 【新运河】17公里河与路,凸显现代交通功能。规划思路是,追寻历史轨迹,把握时代脉搏,融入城市整体,优化城市空间,珠联滨水人居,璧合绿色生态,彰显运河魅力,提升城市形象,使之成为水陆交融、网水于城、城水相依的城市生态景观廊道。 【太湖】在人们的观念中,太湖从来不属于常州。而现在,新的区划使之成为城市的一个组成部分。 走在常州的湖滨大道上,让常州人格外心旷神怡;竺山湖千亩入湖河口生态湿地,环太湖7公里岸带植被已经修复。太湖旅游度假的“常州牌”,在全新的开发详规中,龙蛇飞动。 【滆湖】生态湿地,现代绿地,欧美风情别墅,搅皱滆湖一池春水。6月份,长达7公里的跨湖大桥已打下第一桩,预计明年10月建成,作为宁常高速从而大大缩短与南京的距离。 【长江】18公里黄金岸线,将成为常州接纳国际资本和产业转移的载体。而其工业布局,将坚持以可持续发展为主旋,与生态绿色“心心相印”,构筑沿江绿色产业带。市规划部门提出:一洲一心强化服务功能,三区八园强盛产业经济,一江三河强调生态保护,一港三厂确保基础设施,多廊众绿构筑滨江景观。 一个水秀人杰的城市,即将重现江南一叶。通讯员陈娟华记者益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