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常州要闻 > 正文

解读《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出台始末

作者:admin 来源: 日期:2012-03-23 08:43:41 标签: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 出台 始末
 我市正式发布的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描绘了一幅全市人民憧憬已久的现代化蓝图。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省委对苏南等有条件地区提出的明确要求,是常州“十二五”发展的总目标、总定位。2010年底,江苏总体达小康后,就开始着手研究基本现代化的路径。2011年江苏省两会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正式提出:“十二五”期间,苏南等有条件的地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经过近一年的深入调研论证,江苏制定出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并经省第十二次党代会讨论通过,正式启动了基本现代化的新征程。2011年8月召开的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也明确了今后五年常州发展的总定位、总目标,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创新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巩固提升常州在苏南第一方阵的应有地位。
  为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决策部署,加快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进程,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委研究室牵头组织发改、统计、科技等20余个部门,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基础上,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听取意见,草拟了我市现代化指标体系初稿,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进行了专门的讨论修改,形成了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讨论稿),在此基础上又反复修改完善,形成了目前的《常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试行)》。
  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按照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遵循省指标体系的结构框架和属性特征,紧密结合常州实际,努力做到“三个体现”:体现常州在苏南第一方阵的地位,争当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排头兵”;体现省、市党代会的要求,着力推进省委提出的“八项工程”和市委提出的“八大重点”;体现常州特色,形成符合常州实际、人民群众认可的现代化发展之路。
  构建该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有四条。一是科学性,切实把握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本质内涵,体现常州所处的发展阶段与特征,科学确定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二是前瞻性,指标体系的设计体现率先发展的眼光和超前发展的思维,既考虑客观条件和现实可能性,又考虑发展潜力和主观能动性。三是引领性,充分发挥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引导和激励各地各部门以更强信心、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我市现代化建设。四是操作性,选取的指标内涵明确、操作性强,可采集、可监测、可比较、可考核。
  我市的指标体系由四大类30项指标组成,与省指标体系相比,我市新增8个特色子项指标,并适当提高6个省定指标目标值。评价指标都设置了相应的目标值和权重,可测算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程度的综合评分。比如经济发展类指标中的“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的目标值是10万元,权重为5;人民生活类指标中的“居民收入水平”分为城镇、农村两类,目标值分别为55000元和25000元,权重为5;社会发展类指标中“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目标值为12.2年,权重为5;生态环境类指标中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目标值为95%,权重为3。
  我市的指标体系还突出了要建设老百姓认同、得实惠、说了算的现代化。除了传统的经济发展指标外,民生幸福、社会发展、生态环境都是我市着重考虑的内容。指标体系中,细化至城市居民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人均拥有公共文化体育设施面积等。同时,另设了一项评判指标,以反映人民群众对基本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
  与省里监测评价相衔接配套,我市指标体系也采用设置权重的办法,对实现程度进行综合评分,综合得分达到90分以上、单项指标实现程度达到80%以上、人民群众对现代化建设成果的满意度达到70%以上,即为实现。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