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系百姓,造福于民。”昨天下午,钟楼区西林街道凌家村村民邹双喜,敲锣打鼓地把6面这样的锦旗,分别送到钟楼区委、区政府、区人大、西林街道、城西拆迁公司以及市劳动保障局。 “我终于拿到了‘养老保险手册’!”邹双喜咧着嘴笑道,眼里闪着泪光。 只为了一份‘社保’,邹双喜为什么如此大张旗鼓地到处送锦旗?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感人故事? “百姓最想的,就是我们最要做的。” 政府主动揽下“额外活” 邹双喜家境不好,自己和老伴都患病,儿子没有工作,全家的收入来源,除了他每月280元的低保,主要靠楼下两间店面房出租,每年的租金不过2万元。 今年上半年,常金路全面改造,老邹的房子刚好划在了红线区内。按照政策,房屋拆迁后,他能得到200平米的安置房,但店面房没了,主要收入来源一下子断了,今后的日子怎么过? “要是能进社保就好了,可以享受到退休工人的待遇。”这个念头,邹双喜想了不是一年两年。他是上海知青,1972年下放到内蒙乌海当煤矿工人,曾在井下工作了12年,后来由于多方原因,工作关系断了十多年,按照现行政策很难申办社保。为了能续上劳动关系,邹双喜几年前还专门回到乌海,想在矿上再干几年,但由于单位合并等因素,这个尝试也没能成功。 今年6月,西林街道领导张焕良、杨建文和凌家村干部岳建平在上门走访时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刻向区里做了汇报。区领导专门开会研究此事,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按照政策这不是“份内之事”,但百姓最想的,就是政府最要做的,这件事要管。 市劳动保障部门闻讯后,对此也高度重视,主动上门衔接。认为这件事虽然难办,但并非没有机会。 拆迁干部、区人大城建环保工委主任吕翠萍找到邹双喜,表态尽力把这事办好。但接下来的艰辛,却令她始料未及。 “困难再大,也要把这事办成!”两“特使”踏上四千里爱心路 6月30日,是常金路凌家段拆迁的一个时间节点。有亲戚劝邹双喜不要签约,“你要是签了字,谁还能尽力帮你?”但邹双喜不为所动,依然签下合同。 “百姓体谅我们,一定不能让他们伤心。”拆迁干部坚定了这样的决心,虽然这件事并没有作为拆迁的条件,但言即出,行必果。 为了调回邹双喜的劳动关系,区里前后打了几百个电话到煤矿上,还主动寄去了邮资。但最终收到煤矿方面寄来的工龄转移单后,却遗憾地发现这并不具备效力,必须要有当地政府部门出具的相关材料。 相隔万水千山,时间又过去多年,单靠电话、传真很难说清。区领导果断决定,无论如何也要赶过去,尽最大的努力去协调。7月29日,吕翠萍和区总工会干事吴爱国,作为“特使”登上了去内蒙的飞机。一到呼和浩特,两人机场也没出,直接转飞乌海。 邹双喜的劳动档案托管在乌海市海南区就业管理局,吕翠萍和吴爱国一大早就找上门,积极协调,当场代为其补交了10年共计1.62万元的个人帐户养老金,把断了十年的工龄续上。当天再赶到呼和浩特的自治区劳动保障厅,为邹双喜办理工龄认可、个人养老关系认可等手续,并热线联系常州劳动保障局,补全了相关材料。 吴爱国在当地的战友热情邀请他们玩几天。但两人不敢耽搁,立马飞回常州,第二天一上班就到市劳动保障局,当得知“手续基本到位,可以办理”后,才长舒了口气。 由于邹双喜属于井下特殊工种,规定可提前5年享受社保,这意味着下个9月他就可办理退休,10月份开始可以享受每月至少800元的社会养老金了。 “常州的干部,我们服了。”乌海当地官员翘起大拇指 去乌海的那几天,吕翠萍的手机成了标准的热线,不仅要随时联系当地的政府部门,多位区领导以及市劳动保障局负责人常打电话询问,关心进展情况。 内蒙自治区办公厅干部王瑞峰,目前在钟楼区挂职副书记,当时正好回内蒙办事。得知这一情况后,他积极牵线搭桥,帮助协调了不少问题。 刚开始,当地的煤矿和政府部门都对常州这样“兴师动众”很诧异。常州飞乌海,单程就要近千公里,这个邹双喜有什么背景?当得知其只是个普通的拆迁户后,无不翘起大拇指,“常州的干部为百姓的事这么认真,我们服了。” 受此感动,所有相关的当地部门,均一路开起了绿灯,一些原本需要几天的手续都“特事特办”,在半天内完成。乌海市劳动保障部门负责人全程陪同,公章就带在身上,趁两人吃饭时就盖好了章,尽量节约每分钟时间。 吕翠萍清楚地记得,临行前区领导反复叮嘱,“一定要把事办好,不要考虑花费。”这一趟出差费用万把块,加上贴给邹双喜一半的补交养老金,政府为此花了1.8万元。 “政府拆迁真是想着咱百姓,年底前我还能搬进新房。活了半辈子,今天才真正是双喜临门。”抚摩着大红封面、编号为981087的“职工养老保险手册”,邹双喜动情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