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石油价格高涨,现在大家对煤化工都非常重视:国有企业重视、民营企业也重视;中央政府重视、地方政府也重视——一派热气腾腾的景象。但这种无序的发展未必对行业健康有好处。各地煤化工项目决不能一哄而上。”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17日做出如此表示。 煤化工成为近一个月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早在7月7日,国家发改委就已下发了《关于加强煤化工项目建设管理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表示地方煤化工产业区域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并得到国家发改委确认之前,暂停核准或备案煤化工项目,并要求各地“一般不应批准年产规模在300万吨以下的煤制油项目,100万吨以下的甲醇和二甲醚项目,60万吨以下的煤制烯烃项目”。 尽管发改委开始给煤化工项目降温,但企业投资煤化工仍激情不减。有消息称,7月24日,中部某省区召开了煤炭企业上半年经济工作暨成本管理现场会,有观点称该省区应继续重点打造五大煤化工基地建设。7月26日,北方另一产煤大省有关部门也在与一些企业投资者进行着一场激烈的讨论:从煤制甲醇到煤制油还有多少距离?如果门槛不高,就先上甲醇项目,再等国家政策宽松的时候申报煤制油。 对此,在8月17日中煤能源集团公司与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战略合作协议签字仪式上,主抓能源工作的张国宝再次表达了国家发改委对目前各地煤化工热潮的态度:煤化工是一种积极的科学探讨,但上项目一定要头脑冷静。 上述《通知》中着重提出电石和焦炭等传统煤化工产品产能已经严重过剩;受石油价格不断上涨、高位运行的拉动,煤制甲醇、二甲醚等石油替代产品盲目发展的势头也开始逐渐显现。而张国宝此次更进一步提出,煤化工产品特别是煤制油的经济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我最近就收到一封信,就是问煤制油到底划算不划算。(信里说)现在最先进的煤制油技术,加上它的动力消耗,也要四吨煤才能生产一吨油……1千克优质煤的热量是5000大卡,而1千克石油的热量是10000大卡,顶多是12000大卡。虽然一个是固态燃料,一个是液态燃料,两者并不完全一样,但是单就能源转换是否划算还需要再进一步探讨。” 对于未来煤化工行业发展方向,张国宝着重强调了规模和技术这两项指标。以这次中煤集团与大连化物所的战略合作为例,这一项目之所以能够得到国家发改委的支持,就是因为大连化物所掌握甲醇制取低碳烯烃(DMTO)的核心技术,该技术目前已经进入到中试阶段,大连化物所将协助中煤加快建设国内大型工业化DMTO装置。 据了解,中煤将以旗下哈尔滨煤炭化工公司为平台,应用大连化物所的DMTO技术,规划未来三年哈尔滨煤炭化工公司煤化工产业规模达到年产甲醇200万吨,烯烃规模60万吨。而几天前中煤能源集团公司在内蒙古鄂尔多斯的煤化工项目也刚刚得到批准,该项目投产后将年产420万吨甲醇和300万吨二甲醚,成为国内同类项目中产能最大的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