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领导人一直非常重视发展中非经贸合作关系,双方经贸合作不断发展。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以及非洲各国经济改革进程的加快,中非经贸合作进一步发展壮大,合作领域不断拓宽。自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成立以来,中非经贸合作进入了全面、快速、稳定的发展阶段。 中非贸易发展迅速 20世纪50年代,中非贸易额仅1000多万美元,1994年仅为26.4亿美元,2000年,中非贸易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超过100亿美元,比1994年增长了3倍。此后,中非贸易连续6年创历史新高,2004年达到将近300亿美元,2005年将近400亿美元。今年,中非贸易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上半年双边贸易额255.8亿美元,同比增长41.6%。 从贸易产品结构看,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中,初级产品比重持续下降,工业制成品比重不断上升,并且从以轻工产品为主向以机电产品为主的方向发展。2005年,中国对非洲出口186.8亿美元,主要为机电产品、纺织品、服装、钢铁及其制品、鞋类、新充气橡胶轮胎、塑料制品和贱金属制品等,合计金额158.3亿美元,占中国对非出口总额的84.7%。其中,机电产品居首位,占出口总额的43.7%,比2004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其次是纺织品,占出口总额的20.1%。此外,高新技术产品出口18.3亿美元,占9.8%,同比增长18%。在中国对非洲出口增加额中,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贡献率高达70.8%。 在进口产品结构方面,2005年,中国从非洲进口产品总额达到21..6亿美元,同比增长34.6%,远高于全国17.6%的进口增幅。但是,从进口产品看,仍以原油、铁矿砂、棉花、钻石、原木、钢铁制品、铜制品、锰矿砂、铜矿砂等原材料矿产品为主,这些产品合计金额178.9亿美元,占从非洲进口总额的85%。其中,原油是第一大类进口产品,占近70%;第二类产品是铁矿砂,占4%。在上述进口产品中,增长幅度最大的是铜制品,达162.5%。而钻石、原木和钢铁制品则出现负增长。 随着中非经贸关系的不断发展,中国与非洲大陆贸易密切的国家不断增加。1993年,中国与非洲贸易额超过1亿美元的国家只有7个国家,合计金额16亿美元,占当年中非贸易额的63.2%;2005年,中非贸易超过10亿美元的国家已经达到11个,合计金额为326.4亿美元,占中非贸易额的82.1%。从2005年1月1日起,中国还对近30个最不发达非洲国家的190个税目的输华商品实施免关税政策,使去年相关非洲国家受惠商品的对华出口额增长1倍以上。由于自非洲进口迅速增加,我国对非洲贸易从2004年起由顺差转为逆差,当年对非贸易逆差达18.3亿美元,2005年上升为23.8亿美元。今年,中国对非洲贸易逆差继续增加,上半年达到35.2亿美元,超过了2005年全年贸易逆差水平,使非洲从中获得了大量外汇收入。 中非合作市场广阔 应该看到,尽管中非经贸合作发展势头迅猛,但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和障碍。非洲市场潜力很大,加上中国商品比较适合非洲各国的消费水平,因此,中非贸易发展比较迅速。然而,部分中国企业为了争夺非洲市场进行低价竞销,不仅造成当地经营秩序混乱,还严重影响了中国商品的美誉度。在投资和工程承包领域也存在类似现象,双方经贸合作还存在行业过于集中、贸易对象的地区性不平衡,以及盲目投资等现象。 但从非洲国家的实际发展状况看,中非合作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首先,机电产品仍是中国对非贸易的重点。非洲国家普遍存在经济结构单一、工业基础薄弱等问题,工业制成品的需求比例很大,其中机电产品又是需求最大的产品。自1995年起,机电产品已经连续多年成为中国对非洲第一大类出口产品,其中,农业机械、摩托车等是未来中国对非商品贸易的重点商品。 其次,电信业是中国企业未来投资非洲的热点领域。在未来几年内,对非洲的电信业投资将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近年来,非洲电信业发展迅猛,电子通讯产品的普及率也逐年增加。截至2004年底,非洲拥有移动电话的人数突破7500万。据预测,在今后的几年里,非洲将是电信业发展最快的大陆之一。中国电信企业已经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可以借助其竞争优势,大力开拓非洲的电信市场。 不仅如此,中非双方一直在努力探索双边、多边经贸合作的新途径。除政府间合作外,企业间合作不断发展;除双边途径外,还以中非合作论坛和非洲各区域性合作组织为依托,努力发展多边合作;除传统的合作方式外,还积极拓宽贸易、投资、金融、科技、培训、承包等多种合作方式,努力发展中非经贸关系。 中非经贸合作论坛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成为中非进行集体对话与多边合作的有效机制,它构筑了中非间长期稳定、平等互利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框架和平台,有力推动了中非在众多领域的合作与发展。2005年,中国继续积极落实论坛第二次部长级会议提出的多项举措。今年11月中非合作论坛第三次部长会议在北京举行,商讨今后3年中非各个领域合作规划,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这一盛会必将为中非经贸合作注入新的动力,进一步推动双方经贸合作的深入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