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周,中国向外资银行开放零售市场业务大限将至。分析师预计,作为金融市场上的重要参与者,外资银行必将加快在中国货币及债券市场上的拓展步伐,这将为蓬勃发展的国内金融市场带来重要转变。 中国银行业对外开放后,外资银行将可吸收中国境内公民的人民币存款及服务,使其人民币资产大幅增长,而且他们将通过参与债券市场赚取更大利润。分析师们预计,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债券业务明年将增长1倍以上,这种高速增长的势头在未来几年仍将持续。今年前10个月,该业务已增长了3倍。 上海一家亚洲银行的财务部经理表示,“目前,我们主要通过债券市场筹集资金,但随着人民币存款的增长,我们将有足够资金从事债券投资。因此,我们计划申请成立本地注册的外资银行,并于明年中积极参与债券市场。目前在中国的外资银行可向本地公司提供人民币和外币业务,但是在向个人提供外币服务时还受到限制。从12月开始,这一局面将会改变,外资银行在本地注册后将可向境内中国公民提供人民币服务。 分析师们认为,在上海的外资银行第一年将能吸引到约1500亿元人民币的个人储蓄,高于目前1000亿出头的人民币资产。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前10个月,在中国的48家外资银行在银行间市场进行了6430亿元的债券回购交易,是去年同期的4倍;现货交易也翻了一番多,达到6200亿元;持有债券及票据的总量达360.9亿元,是去年底的近3倍。 外资银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不大,仅占银行间债券市场现货交易的3.4%,回购交易的1.5%,债券持有量仅为0.4%。 外资银行的人民币贷款大约是人民币存款的4倍,在货币市场上一直都是净资金借入方。为了改变这种不均衡的局面,人民币零售银行业务未来几年都将飞速发展。 高盛银行预计,更多的外资银行参与中国的债券市场交易,将会促使中国债市在未来十年保持每年20%的增长,大约在2016年达到美国国债市场的规模。而外国参与者的增多将会促使中国政府加速债券市场的结构性改革。 泰康资产管理公司的货币市场分析师苏振华表示,“外资银行要成为中国债券市场上的主要参与者,需要几年时间。”“随着他们在本土市场参与程度的加深,将带来更多国际经验,这对于目前正逐渐推出的债券期权、期货等新产品来说尤为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