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RSS订阅 | 匿名投稿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跨国公司纷涌中国搞研发

作者:外资网管理员 来源: 日期:2011-06-08 15:20:13 标签:
                  在写字楼林立的北京海淀区上地,有一座中式建筑显得十分别致。这是一家丹麦生物科技公司:诺维信公司。在这座传统风格浓厚的中式庭院中,从事的却是生物技术中最前沿、也与人们日常生活最紧密的研究:酶的使用。

 

  诺维信公司只是近年来涌向中国投资搞技术研发的众多跨国公司之一。“研发外包”正成为继“制造外包”、“服务外包”之后外商瞄准的中国又一新领地。

 

  有数据显示,无论是研发机构数量还是研发资金的投入,跨国公司已经在我国研发领域占据了 很大份额。

 

  来自商务部的信息显示,截止到2006年10月,外商在华设立研发中心的数量达到了创记录的980家。而在5年前,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的独立和非独立研发机构总共不超过200家。

 

  除了机构数量的显著增加外,研发投入也在加速增长。国家统计局提供的信息显示,在中国近年来持续增加的研发经费中,外商投资企业作出了较大贡献:2005年,外商投资企业研发投入达到231亿元,占全部大中型企业投入的18.5%,比2000年提高了7.5个百分点。

 

  据世界银行统计,中国在全球海外研发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中国潜在的市场规模,是这些跨国巨头决定把上亿美元的研发经费投向这里的根本出发点。更为重要的是,有一大批国内的科学技术人才作支持。

 

  有国外学者指出,快速壮大的经济实力,加上科技创新展示的日新月异的社会进步,使得中国进入了研发投资的起飞“前夜”。

 

  许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在华都拥有了强大的研发队伍。朗讯下属的贝尔实验室拥有科研人员500多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高达96%;微软中国研究院的60多名研究人员中,有40多人拥有中国著名学府的博士头衔,还吸引了20多位海外留学生归来加盟。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名研究生说,过去,学校里最好的学生最好的出路就是出国,而现在形势不同了,相当多的优秀毕业生更愿意进入在中国的微软研究院、IBM公司等。“微软工程师”的一纸认证证书,在许多学生的眼中比学校里所有的资格证书“含金量”都要高。

 

  据了解,几乎所有的跨国公司与研发人员都签订有保密协议,一旦离开,不能把关键信息带到其他公司,也不能为竞争对手工作,防止技术外流。由于薪酬水平、研发环境和研发层次等因素的制约,从跨国公司“回流”到中国企业的仍是少数。

本文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