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我国企业不断加快“走出去”的步伐,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迅速,取得了可喜成绩。目前,我国对外投资合作业务已经遍及全世界近200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亚洲为主,发展非洲,拓展欧美、拉美和南太”的多元化市场格局。我国企业正面临着内部外部环境均利好的巨大机遇。 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来看,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意义重大、形势紧迫。 首先,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新形势下,我国必须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实行跨国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同时也有利于我国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 其次,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是逐步培育我国跨国公司的需要。我国目前有相当一些企业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拥有懂经营、会管理、熟悉国际惯例的人才,有的发展成为拥有著名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的大公司或企业集团,具有了“走出去”开展跨国经营的能力和需要。只有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推动我国企业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开展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跨国生产和经营,才能逐步形成我国自己的跨国公司,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和我国的综合国力。 我国政府对“走出去”战略的高度重视,为我们下一步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指明了方向。我国政府一直以来都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带动设备、零部件出口和劳务输出,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赋予企业更大的境外经营管理自主权,健全对境外投资企业的监管机制,促进我国跨国公司的发展。针对世界经济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结合我国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广大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支持、保障政策和便利化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走出去”各项业务的发展,为企业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营造了良好的体制环境和政策环境。 现阶段,中国企业应抓住对外投资增长迅速这一重要的机遇期,通过跨国并购、参股、股权置换、境外上市、重组、联合等多种方式扩张,以优势产业为重点,加快制造业“走出去”,开展境外加工贸易,促进产品原产地多元化。有实力的企业可以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和研发型投资企业,获得国际知名品牌、先进技术、智力资源,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培育和形成一批知名跨国公司。 但是企业也应该注意到,对外投资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应自主决策、自担风险、自享效益。中国企业“走出去”首先要增强大局意识,以大局为重,提倡国际合作,构建诚信企业文化;其次要特别增强风险防范意识,正确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此外最重要的是提高企业的跨国经营能力,努力研究当地法律文化,避免盲目投资。 同时,在对外交往中,企业更要维护国家和企业的形象,遵守东道国的法律法规和风俗习惯,处理好与当地各方面的利益关系,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这样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作者系商务部对外经济合作司司长) 来源:中国工商报 |